党的建设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法宝,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需要基层党组织加强理论学习、严格发展党员、紧抓党员监督、着力为民服务,在时代潮流中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
打造理论学习“初心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抓好政治建设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始终坚定“信仰之基”、保持“立场之魄”、稳握“方向之舵”,书写忠诚担当“荡气诗”。基层党组织需精挑细选“理论课”,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首课与必修课,以交流研讨为纽带、党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分析研学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建立起理想信念的“海上灯塔”。“游故地而知兴发”,在红色教育基地感悟党的百年征程,观“红色文物”、“对话”革命先烈,激发党员“红色引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力数字网络跳出传统教学圈,构建时空限制之外的“微课堂”,盘活填鸭式授课的“僵化棋局”,注重“讲堂学”与“上手练”相结合,营造出“潺潺流水入心田”的学习效果。
精耕发展党员“责任田”。“引天下英才而聚之,聚百里乡贤而用之”,随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党组织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调整发展党员的工作重心,大力发掘优秀人才,为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牵线搭桥”。党建工作者应从辖区的企业负责人、毕业大学生和各行业代表中精选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主动把年轻有为、能力优秀的高觉悟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确保党员后备队伍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发展党员不应只是“蜻蜓点水”,需要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日常表现纪实机制,思想引领培训是关键,实践能力培养是重心,基层党组织应秉承“党员要在事上练”的培养理念,既融入工作日常、又嵌入生活平常,把一线表现作为发现、培养、考察先进分子的“试金石”,让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各项志愿服务中锤炼党性,实现个人能力的飞跃。
敲响党员监督“警示钟”。流动党员的管理与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始终是现代党员管理中的两大难题,需要基层党组织精准谋划、分析研判具体情况,“对症下药”除“顽疾”。基层党组织需紧抓流动党员这个“无根浮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动态跟踪管理,明情况、知底数,确保“流动不流失”。定期联系流动党员,依托流动党员微信群,加强互动交流,定时推送时政信息和党的最新理论方针,确保流动党员“流家不流学”。基层党组织应开展警示教育案例学习,播放党风廉政专题电教片,在广大党员心中竖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提醒党员干部时刻审视自身,三思而后行。针对不合格党员,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屡教不改的,严格依照党章党规处置,净化党内风气,打造良好组织生活氛围,为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提供坚定保障。
建强为民服务“志愿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层党组织应将主阵地放在商寰楼宇处,号召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深入单元楼栋开展为民志愿服务,切实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中枢站”作用,做好社区治理与服务,打造和美幸福社区。随着社区治理服务不断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诸多矛盾纠纷也渐渐浮现,考验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和为民情怀,需要基层党组织秉承“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依托矛盾调解室积极调解邻里纠纷,鼓励党员干部去基层一线实践,打造一批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广大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提供困难帮扶等“专项”服务,让老人安心、子女放心,让党组织的关心关爱之风“吹”进老党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