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善治不兴,民无善政难安。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法治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坚持法治保障,凝聚起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和守护者,执法者必须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保执法公正、文明、高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智慧引领,做科学执法的探索先锋。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传统的执法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执法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构建智能化执法平台,实现执法信息的共享和协同,让执法更加精准、高效。同时,加强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科技素养和执法能力,让智慧执法成为新时代执法工作的闪亮名片。
和谐为本,做人性执法的践行典范。执法不仅是对法律的执行,更是对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关系的协调。在科学善治的理念下,执法者应注重和谐执法的实践,以耐心沟通、理性引导为手段,化解执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在执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其人格尊严,避免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通过和谐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执法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的温暖。
服务至上,做贴心执法的守护标兵。人民群众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执法者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将执法过程视为服务群众的过程。在执法过程中,要关注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回应其关切,努力解决其实际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执法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执法方式和方法,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让执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成为人民群众信赖和依靠的坚强后盾。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执法工作迈向科学善治的新高度,让法治之光普照法治社会的每一寸土地,以实际行动践行执法为民的承诺,共绘社会治理的新蓝图!
(绵竹市汉旺镇 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