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的重管理轻服务,到现在的服务民生为大,这一过程不仅是思想的转变,更是对服务民生的深入挖掘和主动回应。因此,我们应多角度拓展服务民生,谱写服务民生的新篇章。
民生是指百姓的生存与生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高质量的民生是指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充足,要确保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科技赋能民生,要推进数字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以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北京政务网,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企业电子档案,实现办事免填报减材料,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在新时代下,尤其是科技如何赋能民生的背景下,数字化应该由点及面,由内到外,成为科技在新时代的新引擎。因此,一要建立数字化信息库,研判用户需求,精准主动提供专属服务。二要成立数字化驿站,引进先进的智能设备,开发多功能app提供个性化服务。三要建立数字化资源库,打造智能app,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
创新助力民生,要有创新服务意识。只有从意识层面认识为民服务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为群众做实事、谋福祉。北京地铁,革新服务理念针对乘客多样需求推出“同车不同温”,满足不同乘客的乘车体验。倘若把服务民生比喻成一棵大树,那创新意识就是它的树根,为大树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我们要深刻领悟创新服务意识在新时代的内涵,让创新服务意识成为激发民生服务的新能源。因此,一要理解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二要关注群众反馈,革新服务理念,提高群众满意度。三要了解群众现状,做好维护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人才服务民生,要充实基层服务性人才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想提供高质量的民生服务,少不了基层工作者的支撑。重庆头雁项目,“带头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让农民实现增收。以基层人才队伍为支撑,才能助力民生真正发展。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把民生比作木头,把人才比作短板,结果想象可见。因此,一要组建精通业务的团队,为群众解疑答惑,增加群众的体验感。二要完善基层人才队伍配备,提高人才多样性,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三要壮大人才队伍,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提高服务的专业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利用好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