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吉林化纤一纸调价通知如惊雷般震动整个新材料行业 ——旗下湿法3K碳纤维各牌号产品即日起每吨分别上涨10000元!
对于涨价的具体原因,公司称,受低空经济拉动,无人机需求,出口大增,湿法碳纤维良好的易加工性影响,吉林化纤旗下的湿法3K碳纤维供不应求。
5月14日,吉林化纤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吉林化纤涨停,股价报收4.10元/股。对此,吉林化纤集团相关人员表示:“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对绝大多数品种已经做过一次价格调整,范围比这次大。此次调整只针对湿法3K碳纤维,每吨价格上调10000元。”
“但湿法3k碳纤维占公司总收入的占比较低,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目前公司主营产品为粘胶纤维,是主要收入来源。”
据悉,这并非公司今年首次提价。早在3月18日,公司就曾发布通知称,湿法1K产品价格不变,3K/6K产品价格上涨5000元/吨,12K/25K/35K/50K碳丝产品价格上涨3000元/吨,干法T700及T800级别12K碳丝产品价格上涨3000元/吨。
据了解,湿法3K碳纤维产品属于小众品种,涨价前价格在15万元/吨—40万元/吨,本次调价比例在4%左右。其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包括低空经济、无人机、高端体育休闲以及部分高端汽车等领域。
上市公司吉林化纤是我国化纤领域的重要生产企业,拥有丰富的粘胶纤维生产、研发和销售经验,是我国主要粘胶纤维生产企业。目前,吉林化纤形成了粘胶长丝、粘胶短纤和碳纤维为主的产品结构。特别是近年来,吉林化纤借力本地碳纤维产业链优势,结合自身在化学纤维行业的影响力,积极向碳纤维产业布局,找准第二增长曲线破局点。
低空经济或将成为
碳纤维需求量的重要来源
碳纤维是一种丝状碳素材料,由有机纤维经碳化以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含碳量在90%以上的纤维结构材料,直径5-10微米,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大、比模量大、耐腐蚀、耐低高温(负180°C—2000°C均可使用)等诸多优点。在同等重量下拉伸强度 在3500MPa以上,可达到钢、铝合金、钛合金的9倍以上;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可以达到钢、铝合金、钛合金的4倍以上。是现代战略新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
3K碳纤维是最受欢迎、最常见的一种碳纤维,可通过湿法纺丝或干喷湿法工艺制成原丝。其中,干喷湿法(如日本东丽技术)可提升纤维表面光滑度和力学性能,纺丝速度快,成本低,发展方向是将纺丝速度提升至480m/min(传统湿法仅100m/min),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湿法纺丝工艺使碳纤维表面形成完整的沟槽结构,增强与树脂基体的结合力,通过手工或真空辅助浸渍树脂,可灵活适应复杂曲面和异形结构(如无人机机臂、螺旋桨等),减少材料浪费并提升设计自由度。
这些优点使得碳纤维成为航空航天飞行器轻量化的理想选择。通过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制造飞行器的机身结构和内部零部件,可以有效减轻机身重量,降低能耗,同时增强结构强度和安全性。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打造eVTOL,能够帮助机身整体重量减少30%-40%。
低空经济的飞行器主要有小型无人机、直升机、固定翼轻型飞机和eVTOL(电动垂直升降飞行器)等。由于eVTOL是由电机驱动,对轻量化的要求更高,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在eVTOL中的使用占比远超传统航空器,占到机身结构重量的70%以上。复合材料中90%以上使用碳纤维增强,大约10%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可推算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eVTOL的材料中占到63%以上。
eVTOL使用的复合材料中,约有75%-80%将应用于结构部件和推进系统,有12%-14%在内部结构应用,如横梁、座椅结构等;剩余的8%-12%在电池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和其他小型应用。
据悉,吉林化纤已经深度绑定几大头部企业,包括小鹏、亿航外,大疆无人机等,形成“飞行汽车 无人机”双轮驱动格局。吉林化纤碳纤维产品在国内风电领域市场占比约95%,在无人机结构件领域市场占比超过50%。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碳纤维销量实现同比增长52%,延续了自2024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当前,低空经济被定义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有望在持续的政策驱动下加速产业化。
来源:吉林化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