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强,让他三尺又何妨”。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参观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这一举动不仅是对一段历史佳话的回顾,更是对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一次深刻启示,为基层治理体系创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新时代,我们应从总书记的考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进基层治理。
以“六尺巷”耐心公心之魂,构筑和谐干群关系。张英以一首诗化干戈为玉帛,充分体现了语言在调节矛盾、化解纠纷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当前,许多基层矛盾都是群众思想上有疙瘩。如果针对性开展思想工作,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基层治理一定要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要保持一颗耐心,不半途而废,以鲜明的态度打动群众;要有一颗公心,处事要公道、不偏不倚,以严格的态度让各方信服。
融“六尺巷”法治德治之智,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在基层治理中,还有法律难以抵达的区,而这就要靠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像六尺巷这样的案列,正是开展道德教育、引导人向好向善的优秀素材。我们开展基层治理,要坚持德润人心,利用道德春风化雨的力量,达到润物无声、化解矛盾的效果。例如,采用会议、专栏、图文、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新媒体矩阵宣传六尺巷等正面案例,弘扬传统美德,减少社会矛盾,降低治理难度。当然,霹雳手段才能显菩萨心肠,基层治理必须把法律作为底线红线,坚决打击、严肃处理屡教不改、违纪违法行为。
承“六尺巷”和谐共生之念,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六尺巷”精神所蕴含的和谐共生理念,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我们应以此为指引,推动基层治理理念、方式、手段的现代化,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优化基层公共服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基层治理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共同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