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村干部”到“镇干部” ——变与不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对于基层工作来说,虽然有些夸张,确也十分形象的说明了基层干部的处境和重要性。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阶段,村干部和镇干部作为最基层的力量,无疑是责任重大的,不仅是“执行器”,关系着政策落实、改革落地;还是“传感器”,关系着察民情、体民意。很荣幸我曾经也是一名村干部,更荣幸的是在去年成为了一名镇干部,在新岗位上一年以来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体会良多,与任村干部相比,在很多方面也发生了一些转变。

转变的是工作方式,不变的是为民服务初心。作为村干部时,更多的是用一些老经验、老办法,去落实上级的各项工作,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不多,意识也不强;现在到了镇级机关部门,面对数字建设、统筹协调和文字材料等工作,切身感受到了“本领恐慌”,促使我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工作方式从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作为。但无论是村干部的“老办法”,还是现在学习的“新知识”,都是为了服务于群众,我相信只要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必然能把工作干好,让群众满意。

转变的是职责范围,不变的是为民办事的担当。作为村干部时,职责在于“门前雪”,工作重点在村级内部,主要是向镇级申请完善好村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和产业发展等。而现在关注各村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还需结合全镇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做好资源的协调,既要突出“亮点”,也要顾好“大局”。但无论是只顾“门前雪”,还是兼顾“瓦上霜”,都是为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关系着民生和民心。所以在基层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无论是村干部还是镇干部,都要做到不畏难、不避险,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为民办事。

转变的是角色定位,不变的是心系群众的情怀。作为村干部时,直接服务于群众,工作中主要聚焦于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邻里纠纷等具体的问题,是时刻关心和关注着群众家长里短的“贴心人”。作为镇干部不仅要继续关心群众生活,更要从宏观角度考虑村镇的整体规划、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问题,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引导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领路人”。但无论是“贴心人”,还是“领路人”,都是为了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民为本,心系群众的情怀永远都不能变。

8年的“村干部”的旅程很艰苦,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也很值得,每一刻都满载着收获;如今在全新的岗位上,这些不变的收获让我坚守初心、让我保持热爱、让我勇于担当,更让我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贡献更好的基层力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