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不仅关乎民生福祉,更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一环。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运用全面深化改革的“犁耙”,在广袤的田野上深耕细作,让乡村振兴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耕出满地金黄的“丰收实景”。
磨利“人民至上”初心犁耙,“深耕细作”推动乡村振兴稳步前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充分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将人民的需求和期待作为改革的导向,提炼出“枫桥经验”“千万工程”等群众智慧结晶。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理解全会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时刻铭记“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明确自身在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的具体角色和职责,走进田间地头宣传全会中提出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金点子”,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农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真实惠”。
播撒“自信自强”希望种子,“勇毅担当”激活乡村振兴澎湃动力。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挑战比以往更加严峻,触及的利益也更加复杂,只有做好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准备,以“主人翁”意识,以抓铁有痕的决心,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才能确保乡村振兴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要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领域发力,发挥农民群众“乡村振兴主体力量”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智慧,积极探索推广“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新模式,汇聚民智、激发民力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合法权益,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建立,更有效的配置利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而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充分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点燃“产业振兴”动力引擎,“开拓创新”铺就乡村振兴崭新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产业振兴被视作当前破解基层诸多难题的“金钥匙”,是构建和谐美丽乡村的关键路径,也是乡村持久繁荣、活力迸发的源泉。产业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承载着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使命。要将全会强调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等“硬任务”抓实抓细,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优化农村物流、深化农文旅融合,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提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