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干部年终考核翩然而至。这一考核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干部一年的辛勤耕耘与业绩得失。要让考核真正成为干部成长的“助推器”、队伍建设的“指挥棒”,就需在“严”“实”“准”三字上狠下功夫,力戒“走过场”“蜻蜓点水”之弊,使其面面俱到、求真见效。
以“严”字把关,拧紧考核“安全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考核之“严”,是确保其公正权威的基石。要严在标准设定,摒弃模糊笼统的表述,将德能勤绩廉细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让干部的表现有“尺”可量。严在程序执行,从考核方案的制定公布,到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走访,再到结果公示,各个环节均需严谨规范,不可随意删减或颠倒。要严在纪律约束,高悬“纪律之剑”,对考核过程中的弄虚作假、拉票贿选、打击报复等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予以严惩,使考核在“严”的轨道上稳步前行,让每一位干部都能在公正严明的考核环境中接受检验。
以“实”处着力,校准考核“瞄准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核之“实”,要求贴近实际、深入基层、洞察真相。实于日常积累,建立干部日常考核档案,将其日常工作中的点滴表现、重要节点的关键作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如实记录在册,避免年终考核时的“临时抱佛脚”与片面评价。实于多元考察,考核者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群众家中,多渠道、全方位收集信息。既听干部本人“怎么说”,更看群众“怎么评”;既看“显绩”,亦察“潜绩”;既观其工作成果,又探其工作方法与团队协作能力。实于精准分析,对收集到的海量考核信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背后的本质与规律,使考核结果精准反映干部的真实水平与工作实际,为干部的评价、奖惩、任用提供可靠依据。
以“准”字为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考核之“准”,关键在于精准评价、明确导向。准在评价定位,依据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层级的干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考核评价细则,不搞“一刀切”。对基层干部侧重于其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效果、落实政策的精准度与执行力。准在反馈运用,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干部本人,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为其指明努力方向与改进措施。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奖励惩处紧密挂钩,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多得、无为者失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如对考核优秀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优先提拔重用;对考核不称职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调整岗位甚至降职免职处理,以考核之“准”,引领干部队伍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