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扮演好基层工作者的多重角色

基层工作是直接面向老百姓的窗口,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往往是在与基层单位的接触中形成的。基层工作者是政府体系中的基石,他们直接面对群众,肩负着落实政策、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工作者需扮演多种角色,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能力与智慧,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与信任度。如何更好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平衡好坚守原则与灵活多变,考验着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能力与水平。

做好政府印象最直观的服务者。基层工作者是政府形象的直接体现,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效率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合理适当运用“千人千面,千人一面”。千人千面是指对于不同心情、性格的群众,为了更快更好办好事,需要提高自身与群众打交道的情商。有些群众情绪激动,我们要抚平情绪,耐心沟通;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何让群众服气买账是办事情商的体现;但更要做到“千人一面”,做到生人熟人一个面孔,贫人富人一个面孔,官大官小一个面孔,不因其身份地位、个人利益等而对其过于傲慢或谄媚,不徇私情、不办私事,更不能因私废公。基层工作者应时刻保持为民服务的初心,以耐心、细心、热心的态度解答民众的疑问,解决他们的困难。从接待来访群众的热情周到,到处理日常工作的严谨细致,再到解决紧急问题的迅速果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基层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精神,做好人民公仆,以最真诚的态度服务群众,用最大耐心回馈百姓,充分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最直接地展现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做好政策落地最具体的执行者。作为政策落地的具体执行者,基层工作者需要准确理解政策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政策能够精准落地并发挥实效。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调研,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政策红利能够精准地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家庭和个人手中。须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理,要提高自身站位,知晓为何实施、才能知晓如何实施,实施政策不打折扣,更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度解读,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于政策的理解智慧。实施政策时既要讲法理,也要讲情面。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更好平衡法与理,义与利,检验着每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国家政策最有效的宣传者。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的重要环节,基层工作者需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民众解释政策背后的意图和目的,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政策实施。这要求基层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还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善于用群众的语言解释政策,用生动的案例说明政策效果。在办事群众打交道过程中,基层工作者要放下架子,附下身子,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知晓群众的急难愁盼、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快速反应,将国家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效减少群众抵触情绪,获得百姓理解。倾听百姓故事,做好政策宣传,将这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之中,静水流深,水滴石穿,这不仅有利于后续工作地开展,更有利于当地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和维护,真正赢得民心。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基层工作者,与群众打交道时需扮演好多重身份,勇于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不断提升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因此,基层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注重工作细节,才能更好地扮演好多重角色,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