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读先烈家书:悟“忠诚”背后的三个“隐喻”

近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从“最早家书”,感悟中国人心中的家与国》,文章论述习总书记提到抗日英雄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幼子的绝笔信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严格遵循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领悟“忠诚”背后的“拥党、爱民、严己”,做好共产主义的坚定守卫者、广大人民的永恒急先锋、“我将无我”的廉洁实干家。

始终保持“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党员“赤子心”,筑牢忠诚之“基”,做好共产主义的坚定“守卫者”。回顾中国百年来的历史,中国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路走到“龙腾虎跃乘飞翔,国威日盛世蒸腾”,走过了外国列强的虎视眈眈、走过了抗敌御辱的抗日战争、走过了救亡图存的内战,中国共产党人以血肉之躯谱写出了一篇篇英雄史诗,唤醒了全民族觉醒,筑成了高耸入云的钢铁长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群众呼喊着,历史见证着,时代检验着。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依旧是经得起时代、人民考验的,党的指导理论在不断适应时代而发展,党的自我革命也一直在路上。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需要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高政治敏锐力和觉察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移做好共产主义的坚定“守卫者”。

始终保持“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人民“公仆心”,搭好忠诚之“干”,做好广大人民的永恒“急先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共产党员,要坚持群众之事无大小的为民心态,记好“民生账”,将群众的“困点”、“痛点”、“难点”问题转化为“懂点”、“乐点”、“爱点”,竭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懈奋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对于青年干部,前有黄文秀、张桂梅、王红旭等优秀楷模以作示范,他们已将为民服务标准答案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还在等什么呢?当代青年干部应汲取先锋模范的力量,砥砺前行,沉入基层,听民所言、共民所想、为民所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群众,做好“人民公仆”,与群众同走一条路、同坐一个屋、同饮一壶茶。

始终保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部“务实心”,落实忠诚之“行”,做好“我将无我”的廉洁“实干家”。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民生问题绝不是关上门窗谈理论、坐在办公室里想办法、围着桌子争讨论的“虚架子”,也并非对上级多加应付、对群众互相推诿的形式主义,而是要在心底牢牢地将群众放在心上,在行动上落实到我们脚下每一步,切切实实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做出实事,做好实地调研,深入群众,与民沟通,做到行事有理、干事有据、做事有成,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不断砥砺前行,扎实干好民生实事,成为当之无愧的“实干家”,不断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幸福感、满足感。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坚持刀刃向内,不断进行自我剖析,时刻敲响廉洁“警示钟”、拉好“警戒线”、筑牢“防护墙”,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阿孜乡人民政府 李凤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