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党员锤炼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觉悟的“基础课程”,亦是党实现自我革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一年一度的党员冬训,更是党员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在冬日严寒的挑战下,党员冬训对于党员干部积蓄能量、磨砺意志、激发潜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党组织应当牢牢把握这一宝贵时机,用好“三样法宝”,精心打造党员冬训的“精品课堂”。
用好“必修课程 自主选修”法宝,学而不倦、孜孜以求,精准提升党员冬训“教学质量”。由于基层党员在年龄层次、教育背景、实践经验上存在显著差异,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亦各不相同。因此,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创新党员冬训教学方式,用好“必修课程 自主选修”这一法宝,以实现“因材施教”。要将党的纪律及基本理论作为“必修课程”,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大白话”取代晦涩难懂、冗长复杂的“模板话”,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例子”取代遥不可及、抽象复杂的“空谈论”,更要用接地气、有生气的“脱口秀”取代动画多、高大上的“幻灯片”。同时,要以基层党员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考虑个人特点、能力短板和兴趣偏好,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相融合,精心设计“自主选修”课程,让兴趣偏好激发理论学习的内生动力,让个人选择提升党员冬训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学而不倦、孜孜以求。
用好“导师帮带 基层实践”法宝,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有效转化党员冬训“教学成果”。在基层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常面临如何运用党的理论知识、如何有效沟通联系群众、如何推动产业发展等现实难题。这些问题犹如基层党员茁壮成长、提升自我道路中的“绊脚石”,也成为基层党建凝心聚力、蓬勃发展征程中的“拦路虎”。因此,基层党组织应主动优化党员冬训教学方式,用好“导师帮带 基层实践”这一法宝,以实现“对症下药”。通过落实基层党员一对一“导师帮带”机制,充分挖掘并发挥不同党员的优势和能力,形成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此外,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层党员不仅要有“一肚子墨水”,更要深入一线。通过走村入户、考察农田、外出调研等“基层实践”,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转化党员冬训的“教学成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用好“课堂测验 群众评价”法宝,学有所成、满载而归,严格检验党员冬训“教学成效”。党员冬训工作的成效,关键在于基层党员是否将党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是否提升为民服务的“服务质量”,以及能否有效化解实际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基层党组织应勇于探索党员冬训评估机制,用好“课堂测验 群众评价”这一法宝,以实现“事半功倍”。要定期开展理论知识“课堂测验”,确保党的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入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因此,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群众评价”,以人民群众对基层党员在工作、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作风的真实评价为“重要参考”,激励基层党员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上、向好,严格检验党员冬训的“教学成效”,真正做到学有所成、满载而归。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选调生 龙溪村支书助理 杨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