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农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打破乡村发展困局的一条多元探索之路。它打破了传统乡村产业的单一性与局限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一方面,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同时,这种模式还能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古老的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战略蓝图中,农文旅一体化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股强劲的推动力量,为乡村开辟出一条多元发展的崭新航道。
依托农业为振兴之基石。广袤的田野、丰富的农产品是乡村独有的资源宝藏。传统农业往往局限于单纯的种植与养殖,经济效益有限且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在农文旅一体化模式下,农业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价值。现代化的农业园区不仅是农作物的生产地,更成为游客体验农耕乐趣、了解农业知识的观光场所。游客们可以亲手参与播种、采摘,感受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这种沉浸式的农业体验极大地拓展了农业的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一些草莓采摘园在草莓丰收季节,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来采摘,游客在享受田园乐趣的同时,也心甘情愿地为新鲜的草莓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采摘园还可以围绕草莓开发一系列衍生产品,如草莓果酱、草莓酒等进行销售,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释放乡村的灵魂与魅力。每一个乡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文化元素。这些文化资源在农文旅一体化进程中被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古老的乡村建筑被修缮改造成特色民宿,传统的手工艺作坊成为游客可以参与体验的文化工作室,民俗节庆活动更是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像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村落,凭借着独特的民族服饰、歌舞表演以及盛大的泼水节、火把节等民俗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游客们居住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中,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与当地村民共同庆祝节日,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弘扬,同时也为乡村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拉紧旅游这条联结的纽带。旅游的介入,将农业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与串联,使乡村的吸引力大幅提升。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线路、开发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等举措,乡村能够接待更多的游客,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例如,浙江的某些乡村打造了以 “山水田园、古村古镇” 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游客沿着线路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古老的村落,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购买特色的乡村纪念品。在旅游旺季,这些乡村的农家乐常常供不应求,民宿预订火爆,村民们通过从事旅游相关服务工作,收入显著增加。而且,旅游的发展还能促进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如道路的拓宽与硬化、环境卫生的整治、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等,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广大乡村要实现农文旅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形成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合力,农文旅一体化才能在乡村振兴的航道上稳健前行,带领乡村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