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服务“增效”,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让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强化源头治理,减轻基层负担。要为基层“减负”,首先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这包括精简文件和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考核,为基层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要严格控制发文数量,避免文件过多过滥,给基层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要减少会议数量,提高会议效率,确保会议内容精炼、有实际意义。此外,还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考核,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减负。在为基层“减负”的过程中,要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干部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要统筹好减负与赋能的关系,既要减轻基层的负担,又要增强基层的能力,为基层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帮助基层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为基层“减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和服务意识,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基层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提高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