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巧用“链式管理”,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链”、稳扎“教育链”、优化“服务链”,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失”。
加强摸排,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链”。流动党员基数大、分布广、流动性强,存在去向掌握难、教育管理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的现实困难,是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前提要摸清底数,构建完整可靠的信息链,做到心中有数。各级党组织要组织村社党员、机关干部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开展“地毯式”摸排,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社媒“寻流”等方式,详细了解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要设置专人专岗,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双向沟通,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双向认证、双向管理,做好流动党员信息动态更新,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服务打好基础。
推动学习,稳扎流动党员“教育链”。理论武装是党员立身之本,抓好学习教育,才能确保流动党员在各地各行各业坚守初心使命。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党员流动到哪里,学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的思想,坚持“线上助学”与“线下促学”相结合。要整合线上教育内容与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根据流动党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定期推送“学习套餐”,打造“指尖课堂”;要创新学习教育方法,通过远程联学、视频教学等,进行集中授课、在线讨论等互动式学习;要丰富线下教育形式,广泛开展现场研学、主题沙龙等沉浸式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灵活利用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组织集中学习、座谈交流、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要强化教育效果评估与激励,通过线上测试、撰写心得体会、提交实践报告等方式,对流动党员开展定期考核,表扬先进,树立典型,督促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流动党员的教育学习始终“在线”。
促进融合,优化流动党员“服务链”。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关键要增进流动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强化服务和保障,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巢”,融入式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各级党组织要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阵地资源,建立党支部“一对一”“一对N”联系流动党员制度,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工作,对有困难的党员进行走访慰问;要关注流动党员的就业创业、权益保障等问题,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和援助等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积极搭建平台,根据流动党员的岗位特点和专业特长,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鼓励流动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流动党员从“被融入”到“想融入”,在服务人民中获得“幸福感”;要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鼓励流动党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实现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