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申报债权:购房者要尽快向开发商的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详细说明购房情况,包括购房合同签订时间、已付款项、付款方式等,并提供购房合同、付款凭证等相关资料,以确保在破产程序中有主张权利的资格。
2、关注破产程序进展:通过管理人公告、法院通知等官方渠道,及时了解破产案件的审理进度、开发商资产处置情况以及债务清偿顺序等重要信息。积极参与债权人会议,在会议上表达对于房屋交付等相关问题的诉求,对涉及自身权益的事项进行表决。
3、依据合同主张权利:若购房者希望继续履行合同拿到房屋,且房屋已建成且质量合格,可要求管理人协助完成交房手续;若房屋未建成但有续建可能,可与管理人协商,看是否能引入新的开发商继续建设。若认为房屋交付遥遥无期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根据《民法典》等相关规定,考虑解除购房合同,并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等,损失赔偿通常包括因房价波动造成的差价损失等合理费用。
4、寻求政府帮助:可向当地住建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政府往往会介入协调此类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保交楼”的政策背景下,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项目继续建设或寻求解决方案。若开发商存在挪用预售资金等违规行为,可联合其他业主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5、联合业主维权:可以联合其他购房者成立临时业主委员会,共同与开发商或破产管理人协商解决方案,增强维权力度。必要时,共同委托专业律师介入,通过法律途径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开发商破产的原因有哪些
1、资金链断裂:房地产项目开发资金需求大,若销售回款不及时,如市场行情不佳导致房屋滞销,如银行贷款收紧、债券发行困难,又或过度负债、盲目扩张导致资金周转不灵,都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破产。
2、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调控影响大。当市场供大于求,房价下跌,限购限贷等政策出台,会使开发商销售业绩下滑,盈利能力降低,难以维持运营,最终走向破产。
3、经营管理不善:包括项目规划不合理,如在不适合开发高端住宅的地段开发高端项目导致销售困难;成本控制失控,如原材料采购价格过高、人力成本浪费等;工程质量问题频繁出现,损害公司声誉,引发购房者退房等,这些都会增加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导致公司破产。
4、法律纠纷:开发商若面临土地纠纷、工程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法律问题,处理不当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如因土地出让违规被处罚,或与施工方工程款纠纷败诉需支付大额款项,可能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直至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