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2024年房屋养老金制度试点已确定在22个城市展开,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武汉、天津、青岛、长沙、郑州、西安、沈阳、合肥、福州、厦门、济南、宁波、无锡。这些城市覆盖了一二线重点区域,旨在通过建立"个人账户 公共账户"的双支柱体系,解决存量房时代房屋安全维护资金不足的难题。其中上海作为首个存量房规模超7.6亿平方米的城市,率先在浦东新区试点"房屋体检 保险 养老金"三项制度,计划2025年全市推广。试点重点在于政府主导建立公共账户,资金来源包括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等公共资金,明确不增加个人负担。目前其他试点城市尚未公布具体实施方案,需待各地细则进一步明确。
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房屋养老金的资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共同组成。个人账户即业主购房时按规定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按现行标准执行(通常为房屋造价的5%-8%),属于业主所有,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公共账户由政府建立,遵循“取之于房、用之于房”原则,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归集等渠道,明确不增加居民负担。例如,上海试点中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和土地收益补充公共账户,用于房屋全生命周期的体检和保险支出。
房屋养老金的具体用途有哪些
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一是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及设施的维修更新,如屋顶渗漏修复、电梯更换、消防设施维护等,需经业主共同决策后使用;二是公共账户资金覆盖房屋安全管理和预防性支出,包括定期房屋体检、购买房屋保险、老旧小区改造等。例如,试点城市将公共资金投入电梯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或为高龄房屋投保以应对突发风险。两类账户协同作用,既保障日常维护,又强化长期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