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要突出“五性”
乡村,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亦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战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答案在于:通过增强堡垒的磁性、强化法律的刚性、提升发展的韧性、保障服务的柔性以及激发文化的活性,形成一套多维度、全方位的治理体系,以期达成乡村社会治理的现……
以“三个方面”为基,压实党员教育工作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乎党员素质提升和党的事业发展。做好党员教育工作,需从内容、形式、考核这三个关键方面着手压实,筑牢党员教育工作之网。 一、在教育内容上要“精”且“实”。党员教育内容应紧扣时代主题和党的中心任务,深入解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让党员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例如,当前围绕中国式现代化……
用“三心”做好基层文章
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是一名耕耘者,他们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篇章。如何在这片热土上,做好基层文章,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基层工作者怀揣为民心、求知心、担当心。 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心”,厚植爱民情怀,做好“民”字文章。基层工作,归根结底是群众工作。只……
立足优势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热度不减。日前召开的2024低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透露,我国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智能网联“无人机 汽车”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统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机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在空地一体立体交通网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低空装备规模化应用和低空产业集聚化发展。 低空经济蕴藏着巨大的……
消除存量隐患需要迎难而上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八大行动”中,其中之一是开展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行动,具体内容包括深入开展老旧场所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应急逃生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打通等。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事关消防安全的“老大难”隐患,成为推进行动深入有效实施的“拦路虎”。笔者认为,要确保消防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实效,必须……
同向发力奏一曲实干“乐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对基层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的切切期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文化自信,珍惜这一袭珍贵“华服”。“历史之中有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遇见、去传承。考古是对历史的重现,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
党群服务中心:贴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间
党群服务中心,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它不应只是一座建筑,更应是温暖的港湾、力量的源泉,真正走进群众心中,成为群众离不开的温馨家园。 功能完善:满足多元需求。党群服务中心要成为群众心中的 “宝藏之地”,需具备完善的功能。这里要有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找……
深化改革需关注“细枝末节”
全面深化改革 基层…
善成“小事”方能谋“大胜”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员干部不仅要善于从宏观角度把握国家大局,更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办好每一件“关键小事”。只有善于赢得“小事”的“小胜”,才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取得全面的“大胜”。 在某些情境下,小事可能关乎大局,甚至影响深远。对于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而言,每一件涉及群众的小事,汇聚起来都是不可估量的重大事件。因此,党……
城市之美,靠人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人民性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颐年堂中享颐年,孝亲敬老暖心田
每日晨光微熹之时,一处闽南古厝门楣上“颐年堂”三个大字在朝阳照射下熠熠闪光,这座坐落于翔安区内厝镇后垵村的闽南古厝是一处属于后垵村老人们的“新家”,在这里,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众人拾柴火焰高,后垵村“颐年堂”是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村两委和老人协会共同发动16个村民无偿捐用3间古厝改造而来,使用建筑面积约6……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深刻彰显了粮食安全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四力”同发 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纪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鲜明地勾勒出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蓝图,旨在深度融合城乡规划、建设与治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城乡资源的平等互换与双向流通,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携手迈向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这一战略部署,犹如灯塔般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引领我们向着农业强盛、农村美丽、农民富裕的辉煌愿景奋……
思为先、行为本、新为要 善“闽”理而促改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时强调,要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广大党员干部要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善知善行、知行合一,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贡献坚定力量。 改革发展“思为先”,用……
学悟桑榆美,赓续新荣光
今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对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干部们以其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卓越的贡献,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与推动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发扬老干部的带头作用,对于引领社……
把握三对辩证关系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院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重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
循迹“荆楚”:在深化改革的路上喊响三声号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时强调,湖北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在近期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
听党史春风 不负基层沃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春风化雨,声声入耳,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百姓,自当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巍峨大党的百年历史源流……
安全生产要坚持“以人为本”
11月11日,广东省珠海市发生驾车冲撞行人重大恶性案件,共造成35人死亡、43人重伤。 案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广东省珠海市发生驾车冲撞行人案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性质极其恶劣,要全力抢救伤员,精心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安抚善后工作,要依法严惩凶手,各地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六个坚持”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
严格标准要求 增强深化理论武装的刚性落实
理论武装深不下去、深不进去,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硬性标准要求,没有成为一条“硬杠杠”,党员干部把它作为一个软指标,理论武装就变成了“包装”、“涂装”,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装”。 一是要在“量”上定标准。辩证法告诉我们,质变是由量变累积而成的。没有“量”的增加,难有“质”的提升。当前,基层理论学习内容数量多……
用“追根溯源”的活方法读出真理味道
毛主席说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一座不断与时俱进、高筑攀升的理论大厦,这座理论大厦有一根根理论柱石来支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建设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进行了深邃的探索总结,是理论大厦……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必须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我们党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大局为重,党员干部当先——共筑改革新篇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勇于担当与积极作为。面对新时代的改革大潮,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以实际行动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共同书写国家发展的新篇章。 大局意识,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它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仅要着眼局部,更要胸怀全局;在行动时,……
让市场与政府携手,共绘就业新蓝图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破解制约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的难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其灵活性、高效性在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