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坚决、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维护党的领袖权威及其思想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则。马克思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密码。抗战时期,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此党和人民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在基层绽放青春光彩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他们以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名……

以“解忧”“惠心”“关情”解人民之“忧”

近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召开,会议强调民生为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恪守“解忧”民生责任,做“好事”,办“实事”,以“泰山之重”解人民之“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智慧与力量 时代正铿锵

一、学习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洞察时代风云,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它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个……

征实则效存 徇名则功浅

一、学习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更注重平衡与包容。在培训会上,我深入学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为我理解国家发……

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基层党组织不断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开创新局面。 推进乡村振兴要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坚强……

基层之路:以志气燃星,骨气铸梁,底气绘图

立冬已至,寒风渐起,而我内心的火焰依旧炽热如初。踏足基层两月有余,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人民的期盼,每一声问候都温暖着选调生的使命。在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上,我誓将以满腔的青春为笔,沸腾的热血为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与底气,不畏前路坎坷,不惧风雨交加,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让我的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为……

实施“选管用”关键三招 激活村干部后备力量储备一江春水

加强村干部队伍后备力量储备,是提前谋划下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未雨绸缪,是破解村“两委”班子选人难问题的有备无患,是切实提升村级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之举。…

做好“文旅 ”文章,解锁文旅无限可能

文旅+…

年轻干部要敢于“挑大梁”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阔步迈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年轻干部大有可为,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敢于在各项工作中“挑大梁”,以奋斗姿态留下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足迹。 破除思想藩篱,拿出“挑大梁”的劲头。“挑大梁”意味着担当作为,同时伴随着责任。在“躺平”“……

“三个擦亮”涵养坚定理想信念

征途如虹,信念如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明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员干部修身修业要以“三个擦亮”为引,涵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擦亮理论武装底色……

当前网络直播乱象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给直播产业注入了强劲活力。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日直播场次超过350万场。一些网络红人利用自身优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短时期内获得了巨额收益,迅速成长为流量明星和高收入人群。但与此同时众多中小网络主播盲目跟风,鱼龙混……

@基层干部,走好深化改革的“三条新路”

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坚持守正创新、讲求科学方法、营造良好氛围提出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奋力谱写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保持“千磨万击……

全民消防、安全至上、防患未“燃”

2024年11月9日是第33个全国消防日,今年消防宣传月的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我们要多措并举、防患未“燃”,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宣传为基础,筑牢消防意识。广泛开展消防宣传“五个一……

托起幸福“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句歌词生动描绘了老年人生活的惬意与美好。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成为基层干部队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基层干部队伍要把养老事业当作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用心用情、深入细致,做优做实养老服务,稳稳托起幸福“夕阳红”。 精准精细守住养老底线。养老服务的首……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夯实制造强国之基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建引领,坚定产业工人理想信念。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将党的领导作为核心,确保党的政治建设成为……

文化改革为人民,体制机制焕新颜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征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如同点亮一盏明灯,指引着改革之路的方向,让文化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惠及人民大众,让文化之花在人民的滋养下开得更加绚烂多彩。 人民为本:校准文化改革方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民。人民……

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提升全社会抗灾韧性

2024年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强调通过教育赋予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应对灾害能力,共享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技能,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区韧性建设的推动者,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

以“同球共济”的精神 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全人类福祉。既有现实思考,又有未来前瞻……

拉满奋斗“进度”条,锚定目标“攀高冲刺”

战鼓催征号角鸣,又到一年岁末时。当前已进入冲刺全年工作的紧要关头,也是检验发展成果的关键时期。“收官之战”已经打响,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牢时间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效率,咬定目标不放松,抓紧抓实每一天,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冲刺全年目标,努力交出一份让党放心、……

以“三个加强”为契机,做好新时代少先队工作

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将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少先队工作中,引领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准备着。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保证。少先队是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群团组织,我们要始终牢记这一政治属性,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和要求贯彻……

一张蓝图绘到底 继续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

国家安全为基,中国式现代化致远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家安全犹如坚固基石,支撑着国家发展的万丈高楼;又似稳健之锚,保障着民族巨轮行稳致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彰显出国家安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意义。 国安如磐:筑牢现代化发展防线。中国式现代化是人……

科技创新“顶天立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创新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无法实施、人才流失严重致使关键技术领域缺乏专业人才、激励政策不够使得创新动力不足。踏上新征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打通堵点的关键之举

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形势下,习总书记在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文章宛如一股暖流注入基层老百姓心中,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为促进就业,应掀起新一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浪潮。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责无旁贷,要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和发展前景,加大对新兴高科技行业(如人工智能、光伏等)的投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