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一季度鹿特丹港绿色甲醇加注量超全年!

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2025年第一季度燃料加注数据近日公布,其生物甲醇5490吨的加注量引发行业震动——这一数字不仅较2024年全年总量(3946吨)激增39%,更预示着航运业脱碳路径的颠覆性变革。在全球首个甲醇加注驳船投入运营的加持下,鹿特丹正成为绿色航运革命的"风暴眼"。

绿色甲醇"狂飙"背后的三重推力

数据显示,生物甲醇同比增幅高达327%(以2024年Q1约1280吨为基准),远超市场预期。马士基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劳拉号"本季度完成6次加注作业,单船次加注量突破800吨,印证了头部企业的规模化应用。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爆发式增长得益于:

船队迭代加速:全球甲醇动力新造船订单突破300艘,2025年交付量占比达新船总吨位的15%

政策杠杆加码:欧盟碳关税(CBAM)实施后,使用绿色甲醇的船舶碳成本下降42%

产能瓶颈突破:欧洲在建的7个电制甲醇项目中有3个落地荷兰,2025年本地供应能力达35万吨

传统生物燃料遭遇"结构性衰退"

与甲醇的狂飙形成鲜明对比,生物混合燃料加注量同比下滑23%。其中B24生物柴油跌幅达45%,但VLSFO生物混合燃料仍以2.1万吨保持最大市场份额。这种分化暴露出行业转型的深层逻辑:

混合燃料陷入"鸡肋困境":掺混20%生物组分的B24减排效果仅12%,难以满足IMO 2030减排40%的硬指标

认证体系拖累运营效率:不同生物燃料的可持续性认证需额外7-14个工作日,导致船期损失

"绿色溢价"收窄窗口期:当前生物甲醇与传统燃料价差已从2023年的600美元/吨缩至350美元/吨

基础设施竞赛白热化

鹿特丹港的109,527立方米LNG加注量(折合4.9万吨)同样创下历史新高,但焦点已转向甲醇赛道。全球首个甲醇加注系统"甲板到甲板"(Deck-to-Deck)技术在此完成验证,加注效率提升至1200吨/小时。港口当局宣布投资2亿欧元扩建甲醇储罐,预计2026年形成50万吨/年加注能力。

行业观察

"这不仅是燃料转换,更是航运业商业逻辑的重构。"资深航运分析师指出,"当绿色燃料加注量突破总需求5%的临界点,船东、货主、能源商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发生质变。"随着欧盟ETS碳价突破90欧元/吨,使用生物甲醇的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单航次可节省碳成本18万欧元,经济性拐点已然显现。

来源:煤基新材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