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紧密关系。在边疆治理的宏伟蓝图中,民族团结无疑是一条贯穿始终、至关重要的生命线。
边疆地区,作为我国领土的边缘,是多民族聚居的家园,有着独特的地缘政治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民族团结在边疆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体现在它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在新时代,边疆治理成为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命题,而民族团结则是解开这一命题的核心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我们要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来促进我国边疆治理高质量发展。
民族团结是边疆治理的稳定保障。边疆地区地缘政治复杂,面临着诸多外部风险与挑战。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各民族的团结一心犹如坚固的堡垒,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外部干扰与渗透。当全体边疆人民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任何企图破坏边疆稳定的势力都将无机可乘。在边疆的边防线上,各民族战士并肩作战,共同守护祖国的神圣领土。在边境地区的社会治理中,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治安联防,共同维护社会秩序。这种全民族参与的稳定维护机制,为边疆治理构建起了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在新征程中,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政策扶持与文化引领,鼓励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广泛合作,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要充分发挥各民族干部在边疆治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既熟悉本民族的文化与诉求,又能深刻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能够有效地将国家治理理念传递到边疆的各个角落,同时将边疆各民族的声音反馈给国家决策层,实现上下联动、协同治理。
在边疆治理的新征程上,民族团结的力量如繁星汇聚,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各民族的智慧与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举措,共赴边疆治理的伟大使命,为实现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浓墨重彩的边疆篇章!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功德林街道 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