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聚焦“三度”让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需要各级职能部门与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挖掘流动党员线索并引导他们融入当地党建生态。在强化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共管责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等工作中,构建流动党员队伍管理的基本组织体系。

聚焦“广度”,在确立组织架构明确责任主体组织架构清晰是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确保党员队伍全面覆盖与有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从横向来看,要明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党组织间的协同责任,确保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积极参与流动党员管理,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信息的快速流通与精准对接。从纵向而言,需构建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聚焦 “广度” 的组织架构构建与责任主体明确,让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无死角、无盲区,形成一个有机统一、高效协同的管理体系,保障每一位流动党员都能在党组织的关怀与引导下,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聚焦“深度”,在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效。流动党员具有流动性大、分散性广、个体差异明显等特点,导致部分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参与度不高,存在学习难开展、管理难到位等问题。因此,加强基层流动党员管理需要创新管理模式,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微信交流等多种方式,精准摸底,详细掌握其基本信息、流动去向、联系方式等,建立动态信息台账并实时更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双向共管机制,明确各自管理责任,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让流动党员 “离乡不离党”。

聚焦“温度”,在建立考核机制中激发发展合力。《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规定,强化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共管责任,明确流出地党组织应当与流动党员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互助小组、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关怀帮扶机制等方式,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流动党员关心和帮助,并对流动党员的日常表现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流动党员,通过树立榜样、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增强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