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夯实“三农”基础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是抓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总基调可以看出,更多措施重在针对目前粮食安全生产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短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南溪镇作为云阳县农业大镇,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县域重要产粮区,在推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新形势下,耕地保护任务依旧艰巨,容不得我们喘口气、歇歇脚。守住存量是底线。南溪镇多为丘陵山地地形,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保住“饭碗田”,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规范落实占补平衡政策,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提升质量是关键。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大约为10%到20%。要坚定不移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抓下去,按照“以用定建、缺啥补啥”原则,坚持“投、建、用、管、还”一体谋划,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全程机械化”为主要内容,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持续提升耕地综合产能。

二、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有效促进单产提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入实施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力夺取粮食丰收。”聚力提单产,要充分发挥科技引擎的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目标的关键所在。一要加大农业科技攻关。紧扣“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个关键,根据现实需求,凝练生产难题,针对规范化、良种化农作物种植技术、智能高效农业设备等内容加大科研投入进行专项攻关,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区特征,要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绿色智能、复式作业、高效率的中小型现代农机装备,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二要推广机械化生产。南溪镇粮油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不足65%,大部分小农生产方式仍然传统落后,要在此基础上提升粮食产能,机械化推广势在必行。要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育秧、耕种、防护、收割、加工、储藏全程机械化,在农田基础较好的村优先创建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片,选取粮油生产的关键作业环节,打造农机装备作业典型场景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机装备配套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步伐。三要拓展社会化服务。目前,以土地托管、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等为主要内容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全国广泛推广,该服务模式能有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深度衔接,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以南溪镇为例,南溪镇为农服务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保姆式”全托管服务与“菜单式”半托管服务,节约成本约230元/亩,亩均增产约15%,粮油品质进一步提升。接下来要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实现农机可移动、易维修、防垄断目标;要持续探索先进管理方式,降低社会化服务组织机构运营、机械运输、使用折旧等成本,降低服务收费,扩大服务人群。

三、持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提振农民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稳定,但随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农民种粮效益低,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一要落实惠农补贴充分发挥强农惠农政策导向作用,严格落实各项补贴性政策文件要求,明确补贴对象、标准和依据,确保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二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投入,提高保费补贴标准和赔付比例,解决灾年亏损问题;持续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扩面、增品、提标”;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切实发挥农业保险稳产增收的政策效应。三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联农带农”的有效载体,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南溪镇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联农带农方式,确保农民能获利、多得利。聚焦粮油主导产业,整合经营主体建设粮油产业联合体,扩大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民稳定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