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了2024年全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初任公务员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成长道路需要不断突破自我。唯有在“有志”中树立远大理想,在“能为”中践行责任担当,在“守德”中坚守廉洁底线,才能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交出不负时代的“高分答卷”。
立“有志”之境界,以“凌云壮志、胸怀大局”奠定成长基石。“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初任公务员来说,志向是成长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灯塔。立下“有志”之境界,不仅在于个人理想的确立,更在于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中。志向决定方向,方向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公务员立志应以国家需要为核心,以人民福祉为目标。从抗疫一线到乡村振兴,从科技攻关到社会治理,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心怀“凌云壮志”的有志之士。这种志向,是推动个人前行的动力,也是肩负时代使命的责任。然而,“志”不仅要立,还需厚积薄发。如同一颗树苗,唯有根深方能叶茂。初任公务员应通过不断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专业素养,用知识点亮理想之灯,涵养“胸怀大局、眼观全局”的宏大视野,最终在成长的道路上“风起青萍之末,终至山岳之巅”。
达“有为”之境界,以“真抓实干、勤勉奉献”书写发展篇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公务员成长的第二境界,是在“有为”中践行使命,以“真抓实干、勤勉奉献”书写发展篇章。“有为”不是口头承诺,而是行动上的落实。无论是基层治理的复杂局面,还是改革攻坚的重大挑战,都需要初任公务员以扎实的行动将蓝图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初任公务员只有将“小事”做到极致,才能在平凡中成就非凡。如在群众接访工作中,从倾听诉求到解决问题,任何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唯有以“事无巨细皆尽责”的态度处理每一项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肯定与支持。同时,“有为”还意味着对创新的追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务员应避免“固步自封”的思维惯性,用改革的思维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手段推动发展。正如古语所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脚踏实地,将每一份付出都化作时代发展的注脚,方能以实干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守“有德”之境界,以“慎独慎微、不忘初心”夯实精神根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公务员成长的最高境界在于“有德”,以“慎独慎微、不忘初心”的品格夯实精神根基,为长久服务人民打下坚实基础。“德”是立身之本,也是从政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于初任公务员来说,守德的核心在于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面对利益诱惑,做到“利欲之心当慎戒”;面对复杂人际,始终坚守“公正为民”的信念。正如《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修身自律”的品格,是公务员成长为栋梁之材的重要保障。此外,“有德”还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守德不仅是“不为恶”,更是“多行善”。只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做到“人民至上”。在基层工作中,初任公务员要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初心使命。只有在德行上做表率,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可靠的公仆形象。
(云阳县人和街道 付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