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基层治理的广袤画卷中,减负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着每一寸土地,让基层工作者得以从繁冗的事务中解脱,轻装上阵,焕发新的活力,重塑治理新貌。
一、减“文山会海”之负,留专注实干之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曾几何时,基层工作者深陷文件堆积的文山与会议连绵的会海之中。各类文件层层转发,会议接连不断,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耗费于此,真正用于服务民众、落实事务的时间却被严重挤压。基层减负,首当其冲便是要削减这“文山会海”的重压。让文件精简扼要,会议精准高效,使基层干部能够挣脱文字与会议的枷锁,将目光聚焦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以实干笃定前行,用脚步丈量民情,于实践中探寻问题的真解,在实干中铸就为民的华章。青年干部更应积极响应,在面对如山的文件时,练就提炼关键信息的慧眼,精准把握工作重点;于冗长的会议中,培养高效记录与总结的能力,将会议精神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指南,以朝气蓬勃之姿,投身于基层的实干热潮。
二、卸“过度留痕”之担,存务实担当之心。“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过度留痕之风曾在基层盛行,检查考核重痕不重绩,工作开展留迹不留心。基层干部忙于拍照打卡、填写表格、整理资料,看似工作满满当当,实则形式大于内容。基层减负,重在卸下这“过度留痕”的重担。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工作实绩与群众口碑,让基层工作者能够摒弃形式主义的虚华,秉持务实担当的初心,将精力倾注于为百姓谋福祉、为地方谋发展之上,以真心换民心,以实绩赢赞誉。青年干部要勇于担当,不随波逐流,面对形式主义的留痕要求,敢于说“不”。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将精力投入到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比如在社区服务中,用心倾听居民需求,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用实际行动诠释务实担当的内涵。
三、脱“层层加码”之缚,展创新治理之姿。“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一些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遭遇层层加码,本是惠民利民的举措,却因过度加码变得难以施行,基层工作者在夹缝中艰难推进工作。基层减负,关键在于挣脱这“层层加码”的束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落实政策,给予基层更多的自主空间与创新可能。鼓励基层结合当地实际,探索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让基层干部能够舒展创新治理的身姿,如灵动的舞者在基层舞台上跳出绚丽多彩的治理之舞,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特色引领繁荣。青年干部思维活跃、创新力强,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主动深入调研基层现状,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如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社区服务网络,拓宽居民诉求渠道;借鉴先进地区治理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创新应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基层减负之路,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之旅。当基层工作者告别沉重的负担,他们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基层治理的伟大事业中,与民众携手共进,描绘出基层发展的壮美蓝图,奏响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雄浑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