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如“明展明挂”“勾金”“花金”等,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单纯艳丽又和谐,线条古拙流畅,构图对称饱满,造型夸张变形,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民俗文化,记录了本地域的特色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绵竹年画在传承千年传统美术技艺的过程中坚持不断创新。一方面,老一辈艺人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年画作者,他们认真研究吸收传统年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并发挥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新年画;另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如融入龙元素,创作Q版门神等,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出新光彩。
经过多年深耕,绵竹年画已成为当地文旅产业的金字招牌,不仅有绵竹年画节等传统项目,还有年画村这样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出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此外,年画村建立了产、供、销全产业链,开发出靠枕、桌布、手机壳等丰富的衍生品,实现了从纸上艺术到文化产品、旅游资源的转化,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让村民过上了“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的生活,绘出了乡村致富的多彩画卷。
近年来,为了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爱好者前来体验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绵竹市年画博物馆还推出了临摹、刻画等体验课程。在春节期间,大量大学生和年画爱好者到年画工坊体验制作过程,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培养新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传承意识,让绵竹年画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
(绵竹市富新镇党建办 罗紫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