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从需求出发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全国各市县区都在大力招引人才,为招引到高学历、紧缺型人才,可谓是绞尽脑汁。那么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得出结论:聚焦人才需求,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一是聚焦“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满足解饥、御寒、睡眠等所需的食物、衣服、住所等。生理需求是人才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推动人才进步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招引人才时必须重点关注人才的生理需求,特别是薪资待遇和住房保障。如,在薪资方面根据人才学历制定相应的薪资等级、岗位等级及人才补贴,保障其能够获得满意的报酬;在住房保障方面,由于招引人才是面向全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在本地无固定住所的,应由引进单位提供福利性住房,或全市、县(区)统一提供人才住房,同时对现有住房无法满足人才需求的,可通过发放住房补贴保障,解决其住房的燃眉之急。

二是聚焦“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社会环境安全,摆脱失业的威胁、生活有保障,病有所医等。目前,通过人才引进招引的高校毕业生,各地都会给予“编制”,这个“编制”就是我们所讲的摆脱失业的威胁,能够为人才提供和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此外,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方面也大有可为。现在大多数市、县(区)在社保缴纳方面采用的是固定的缴费比例,并没有吸引人才的特色亮点,可通过适当调整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比例来吸引人才,如降低个人缴费比例,提高单位缴费比例,或根据工资标准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缴费基数。

三是聚焦“社交需求”。社交需求也称为归属与相爱的需求,人类不是独居生物,是群居生物,需要与其他个体产生联系,社交能够使人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因此,政府应牵头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和谐、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实行亲情管理,让工作有温度,增加人才归属感。同时大多数地区引进的为异地人才,他们希望在本地建立朋友圈和社交圈。各级组织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人才座谈会、主题培训班,联合宣传部门、团委定期组织出行活动,如春秋两季组织人才外出郊游等,掌握人才工作近况,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本地乡土人情和文化底蕴,促进人才相互之间交流,在本地建立稳定的朋友圈,如“饭搭子”、“旅游搭子”或者解决更进一步的个人问题。

四是聚焦“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指个体有实力、能胜任工作、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等。“术业有专攻”,当个体从事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时,才更有信心,能够独立、出色的完成工作。在人才引进岗位征集时,应当根据岗位性质和需求设置对应的专业需求。人才到岗后,要切实根据专业和报考岗位进行定岗,切忌避免出现人岗不适,引起人才离职的现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可以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通过授予专家、高级人才的称号,给予他们充分的认可和广泛的支持。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可以通过制作人才卡,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子女教育服务。

五是聚焦“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是个体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年轻的人才往往都有崇高的理想,在参加工作时,都渴望能够把自己所学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获得地位的提升。因此,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人才的亮点之一,各级组织部、人才办应完善人才“引用管育留”机制,积极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此外,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人而异,在满足人才广泛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到个体的特殊需求,这也对各级组织部门和人才办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保持和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交流,采取精准高效的人才服务保障办法,为人才自我实现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