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推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深走实的关键决策。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需“为民”起笔,“创新”运笔,“实干”收笔,用心绘制基层治理的壮丽画卷。
以“为民”起笔,绘就“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心画卷”。服务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真正受益,是检验基层治理成效、衡量党的执政能力、评判公共服务质量以及体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基层治理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愿景。
以“创新”运笔,绘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智慧画卷”。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与新机遇。传统的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信息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需求。创新治理理念、方法与手段,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比如,“智慧社区”的建设让居民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打破了政务办理的时空限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是基层治理的活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开创基层治理的新天地。
以“实干”收笔,绘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坚画卷”。基层治理面临的情况复杂多变,矛盾问题层出不穷,没有一股子韧劲和拼劲,难以啃下硬骨头,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广大党员干部需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面对基层治理中的顽瘴痼疾,敢于亮剑,勇于作为。在生态治理方面,基层干部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治理污水、改善环境,让曾经的荒山绿水重现生机;在社会治安治理方面,他们日夜坚守,巡逻防控,化解矛盾,为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他们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项目实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实干更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将基层治理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在基层大地上书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辉煌篇章。
(仙师镇 吴妍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