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清廉先行。于广大公职人员而言,清廉是政治生涯的底色,是履职尽责的操守,更是赢得民心、护航发展的关键所在。筑牢清廉防线,需从“知廉”“守廉”“践廉”三方面发力,步步为营,铺就坚实的清廉之路。
“知廉”为基,涵养清廉自觉。“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知晓廉洁内涵、明晰廉政规矩是踏入清廉门槛的第一步。一方面,深入研习党纪国法,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条文之中划定的“红线”“底线”,皆是行为规范的精准指南,明确何事可为、何事禁为,让纪律与法律的严肃性扎根心间。另一方面,从历史长河与文化瑰宝中汲取廉之滋养,古有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海瑞严惩贪腐、刚正不阿,其佳话轶事彰显清正风骨,为后世立下典范;今有诸多先进楷模,用质朴行动诠释廉洁真谛,以榜样光辉照亮认知之路,在感悟传承中,厚植“知廉”底蕴,催生内在警醒与敬畏。
“守廉”作盾,抵御贪腐侵袭。身处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权力运行、利益往来交织,“守廉”如持盾而立,护自身周全。在日常工作里,面对形形色色的“围猎”,小到一张饱含“心意”的购物券,大到巨额回扣、权钱交易,要时刻绷紧廉洁弦,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利厚”而心动。诸多落马官员,正是始于小节失守,在推杯换盏间放松警惕、在人情裹挟下放弃原则,终致深陷泥潭。公职人员应筑牢私人生活“防火墙”,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培育健康情趣爱好,让清廉之风充盈八小时内外,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坚定意志、自律操守守住清廉阵地。
“践廉”成途,彰显为民担当。清廉绝非束之高阁的口号,而是要在为民服务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基层干部于惠民政策落实中,严守审核关卡,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滴灌“穷根”、保障民生福利不被克扣冒领;窗口工作人员热忱接待办事群众,依规高效办理业务,拒绝“吃拿卡要”,疏通政务服务“梗阻”;项目审批人员秉持公正,依章审视项目,杜绝权力寻租,助力优质项目顺利起航。每一次公正用权、贴心服务,都是“践廉”缩影,用行动诠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履职点滴间凝聚民心、汇聚民意,踏出坚实为民的清廉征途。
从政之路,漫漫且修远。以“知廉”启智、“守廉”立身、“践廉”笃行,汇聚成磅礴清廉力量,一路护航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为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砥砺奋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清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