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的夏季到“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的冬天,不知不觉我已在大冶市陈贵镇袁伏二村工作半年之久,逐步从刚出校园的“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蜕变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应对自如”。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深深明白自己的初心使命,坚决保持“站得直”的昂扬姿态、“踏得稳”的务实作风、“冲得快”的拼搏精神,紧握时代的“接力棒”,不断在袁伏二村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挥别“大学学堂”,踏入“乡村田地”,保持“站得直”,激荡勤学善思的“真态度”。我作为刚刚走出“校门”进入基层的“新手”,面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熟悉村情民意、不知如何与村民打交道等困难。常常面对群众问询“心中没底”,面对办事要求“手中无措”,面对材料整理“脑里没货”,则无法做实基层工作,无法回应群众的呼声,无法获得群众的认可。“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一直不断激励我加强全方位的学习。到村工作后,我总是以“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原则,多思考、多动笔、多开口、多请教,从直接在一线和村民交流学习听懂本地话,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群众诉求、解决邻里纠纷;到了解医保政策开展征缴宣讲,学习如何撰写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会议记录;再到学习“数公基”白膜系统数据录入,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填写……在“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之后,从初次接到任务要求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到不断成为协助村“两委”干部完成各项任务的“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认真记录基层工作中的“土办法”“金点子”,通过不断实践把握工作规律、树立大局意识、培育系统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多看、多学、多做、多整理、多总结,不断学习熟悉基层工作流程和方法。
告别“理论讲堂”,迎战“实践课堂”,持续“踏得稳”,锻造勤勉务实的“真初心”。到乡村一线工作就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俯下身子“看清蚂蚁”,蹲在基层“解剖麻雀”,绝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乡村工作枯燥繁忙,常常疲于走访调研,缺少娱乐消遣设施,我必须既要“身入”基层,还要“心入”基层,才能沉得住性子,解决得了问题,融得入集体,才能更好地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我和村民一起下田园修设备,除杂草;和村干部们一起逐户走访调研,定期巡查森林防火、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我们顶着炎炎烈日走过柏油马路,迎着磅礴大雨趟过泥泞小路……袁伏二村印满了我的足迹,这些不仅增长了我的才干,强健了我的体魄,更让我从广阔的田间走近群众的“心间”,从宽敞的庭院融入村集体的“家园”。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了贴近群众的“泥巴路”,架起了与群众真诚沟通的“连心桥”;当好解决诉求的“传话筒”,成为传播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我将牢记嘱托,挺膺担当,不断磨砺成才,在袁伏二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贡献青春力量。
作别“万家灯火”,仰望“月明星稀”,砥砺“冲得快”,跑出矢志奉献的“加速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自觉把让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作为袁伏二村村主任助理,同时也是一名村内“新人”,我经常往老百姓家中跑,往田间地头跑,主动敲开群众家门,认真倾听并细致梳理出“为民办实事”清单,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所需所盼所急所难。刚来村里,顶着42摄氏度的炎炎夏日,冒着中暑的危险,我为一户户残疾人家庭讲政策,送温暖;帮一家家低保户勤跑腿,交材料;同村干部督防火,查隐患……始终牢记民有呼声我倾听,民有困难我紧盯,民有所盼我先行,时时刻刻把群众的“身边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不断强化自己想作为,愿担当,乐奉献的为民情怀。工作半年来,我深知任何单位通报表扬不如群众的脸上洋溢的笑容,任何物质上奖励也抵不上群众的一声感谢。持续以“真心”换“民心”,以“民心”促“甘心”,将群众的认可当成对自己最好的肯定,群众的点赞作为对自身最高的嘉奖,从而以更踏实、更主动、更用心用情的服务努力让“民生所盼”转化为“民生所赞”,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拼搏的姿态尽力让“民之所忧”转化为“民之所乐”。
半年时间,转瞬即逝,我用脚步丈量了袁伏二村的每一寸土地,熟悉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在驻村、驻身、驻心、驻责中,矢志不移、接续奋斗。走在新的“赶考路”上,我将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革命主义精神,去田间地头、农街院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就真本领、真功夫,让青春在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大冶市陈贵镇袁伏二村村主任助理 何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