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长达1200多天的沉寂之后,李子柒用一条以非遗漆器为主题的短视频宣告回归,作品上线20分钟内就登陆了多个平台的热榜Top1,发布后5小时内播放量破亿,海外平台上也赞誉如潮。这一波“国风”“乡韵”再次引发热潮,是李子柒日复一日,刻苦钻研,将中国乡村的诗意生活与古老非遗文化有机融合的必然结果。基层干部身处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要学会用“四能”品质为乡村文化赋能添彩。
一、能力提升——基层干部助力乡村振兴的领航力
在停更的日子里,李子柒致力于学习传统技艺,她上百次外出,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探究民俗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在成都漆器厂,她跟随国家级传承人尹利萍学习漆艺,深刻感受到了非遗背后的辛勤与智慧。基层干部扎根于辽阔的乡村沃土,他们所踏足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耕知识、民间艺术和独特的手工艺。遗憾的是,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因缺乏关注或因低质复制而面临失传的风险。因此,基层干部应保持一颗敬仰之情,走进田野、穿梭于乡村小道,寻找那些老艺人,挖掘古老的技艺。为乡村文化的根基和灵魂筑起坚固的防护堤坝,确保传统在精心呵护中得到新生。
二、能量释放——基层干部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力
李子柒的精神也表现在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上。作为一位网络名人,她深知自己的影响力,并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传递正能量。她关心留守儿童和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李子柒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她在海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者”。基层干部在推动乡土文化普及和乡村特色传播方面,不应局限于“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而应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展示乡村的丰收景象和民俗节日的热闹气氛,让外界通过网络“云端体验”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运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账号,用幽默、易于理解的网络语言讲述乡村的传说和匠人的故事,制作吸引人的短视频,推广乡村的“优质产品”和“优秀文化”,以此吸引人才回归和资本投入,使得沉睡的乡村资源在创新的传播手段下转化为促进发展的优势。
三、效能发挥——基层干部优化乡村振兴的服务力
李子柒的精神风貌也体现在她对作品的极致追求。在她的短视频里,每一帧、每一幕都经过了细致的雕琢,致力于向观众展现最完美的视觉体验。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构成了李子柒精神的核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告诉大家,实践是验证真理的不二法门,同时也是提升能力的最佳途径。作为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具体的工作和广大人民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实际,贴近群众,通过亲身体验和亲手操作来开展工作。因此,必须深入基层,洞察民情。驻村工作队应当脚踏实地,深入乡村,融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和期盼。
四、能量聚合——基层干部增强乡村振兴的凝聚力
李子柒的视频充满了触动人心、唤起共鸣的力量,它们唤起了对自然的渴望、对纯净美食的偏爱、对日常生活的热情、对勤劳智慧的赞美、对手工艺的探索、对家庭情感的感动。尤其是它们满足了现代人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基层干部需具备在逆境中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积极承担责任,主动采取措施,努力发掘当地资源的潜力,探寻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应从看似普通的乡村特产和民俗文化中汲取创意、寻求发展机遇,用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乡村发展的璀璨之花。
(拉萨市尼木县塔荣镇 陈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