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300余名革命者进行了集体屠杀,一夜之间,山城浴血色。2024年11月27日,纪念“11.27”烈士殉难75周年祭扫活动在歌乐山烈士陵园举行,白菊寄哀思,红岩精神赓续长存。缅怀先烈,深悟党史,从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是每一个青年干部定信念、筑情怀、激斗志的“必修课”。
“红旗漫卷西风”,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从一而终”的理想信念。被理想信念点燃的“微茫星光”,照亮了在迷茫中摸索国家出路的陈独秀、李大钊;“微茫星光”点燃的“燎原之火”,引领一代共产党人踏过雪山草原,跨过长江天堑;又一代共产党人,执起这“燎原之火”点燃的火把,奔赴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点亮“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的明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便是这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执“信仰之笔”,点“热血之墨”,书写的壮丽史诗。党史中蕴含的,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是“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气节;是“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的坚守。青年干部,要会读党史这本书,挖掘共产党人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本源”;要常读党史这本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细读党史这本书,在字里行间感悟“国之大者”、“天下为公”。在“学深悟透”的过程中,以“从一而终”的坚定信念,投身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续写党史的信仰篇章。
“无非一念救苍生”,在党史学习中筑造“一往情深”的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二字是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民心”二字有着让共产党人勇攀高峰的“千钧之力”。当我们翻开党史这本大书,我们会看到“两袖清风来去”的焦裕禄,会看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会看到“素心托高洁”的张桂梅……他们用实际行动为青年干部解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宗旨。新征程上,青年干部既要读懂“六亿神州尽舜尧”背后蕴含的“人民力量”,通过真真正正走进群众,理解群众,和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力量推动“深改”事业不断前进;又要悟透党史中蕴藏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民生福祉为最大政绩,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毕生追求,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学深悟透”的过程中,以“一往情深”的为民情怀,创造既有“稻菽千重浪”又有“灯火万家明”的新时代。
“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党史学习中激发“一往无前”的奋进之力。百年党史,是继往开来的发展时,更是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当我们回溯党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在民族呼唤觉醒时,有无数的赵世炎、陈延年发出“最后的吼声”;在国家呼唤和平时,有无数的杨根思、邱少云前赴后继;在祖国呼唤发展时,有无数的邓稼先、茅以升去往“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无数共产党员以为“天下计”的大公品格,以敢为人先的凌云锐气,主动挑重担、扛大梁、打硬仗,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道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当代青年既拥有“天高任鸟飞”的发展舞台,也面临“风多雾不开”的艰难险阻,想要接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班,就要学会从历史发展脉络中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苦练斗争本领,学会在时代浪潮中把握发展机遇。在学深悟透的过程中,以“一往无前”的奋进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