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当地的十里蔬菜长廊了解蔬菜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到村民家中看望时指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基层,乃国家之基,民众之根,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然而,“文山会海”之下,基层干部常感身疲心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雾锁山川,遮蔽了为民服务的初心。党中央明确提出为基层减负的要求,犹如春风化雨,旨在让基层干部拂去尘埃烟雾,轻装上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伟大事业中。
精简流程,减负不减质。“删繁就简”方能“去伪存真”。要持续为基层减负,首要在于精简流程,去除冗余,提升效率。基层工作虽千头万绪,但减负不等于降质,而是要在“精”字上下功夫,聚焦重点,严格把关,跟踪问效,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如“春风得意马蹄疾”,迅速而精准地落到实处。正如古人所云:“简则明,明则通。”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简化制度、方法和模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让基层干部有更多自主权,如同“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自在流淌,充满活力。
优化考核,减重不减责。“减负”并非减轻工作量,而是减去那些束缚基层干部手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锁。优化考核机制,减少无谓的考核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落实工作,才是减负之本。正如《论语》所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基层干部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民至上”为立身之本,勇挑重担,把责任担当切实落实在为基层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等各项任务中。通过实地调研,减少台账的堆砌,增加为民服务的温度,让工作成效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激励担当,减压不减力。为基层干部减压,并非减少工作压力,而是减去那些阻碍他们干事创业的形式主义压力。我们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为干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正如李白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给予干部容错空间,让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即使遭遇挫折也能“跌倒爬起再出发”。同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表彰先进,选拔优秀干部,让基层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创实绩,如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领路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是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我们要以诗心鉴往知来,从精简流程、优化考核、激励担当等方面入手,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宽松、更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环境。如此,基层干部方能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伟大事业中去,绘就一幅幅基层新画卷,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