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商业新闻

基层干部应怀揣三重精神追求

当前,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正如火如荼开展,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但与此同时,部分地方出现一些“减责任”、“减担当”的苗头,让基层减负走形变味。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做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广大基层干部应当借减负的风劲,提振干事精神,提升精神境界,怀揣三重精神追求

永葆初心本色,枝叶关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坚持以群众心为心,想问题、作决策多从群众角度出发,民生的幸福底色才能清晰明朗。对困难群众,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怀,多做雪中送炭之事,遇到矛盾问题勇于挺身而出,敢于为了群众利益动真碰硬,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是不是真心用心为群众办事,群众能够感受得到。那些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自然会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尊敬。

站稳人民立场,与民同乐。与民同乐关键在“乐”,要乐于和群众打交道,更要关心民之所乐。要把自身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把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心实意关心群众。不可否认,基层条件较为艰苦,群众工作也比较棘手繁琐,但首先要站稳立场,将个人算盘抛之脑后,在造福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自然就会提高为民办事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够跟群众打好交道、打成一片。要践行“四下基层”,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用方言土话与群众唠家常、听民声,共情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群众倾吐心声的“知心人”;也要带领群众一起苦干实干,为他们的发展出谋划策,成为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领路人”。

心怀国之大者,我将无我。“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真正的国之大者,更道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基层干部谋事业,谋的就应该是农牧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基层干部忙工作,忙的就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实事好事。虽然基层减负不能松劲,但也要掌握好尺度,防止以减负为接口把群众工作停下来。在基层减负的东风下,基层干部更应该牢牢把握住为民服务的主动权,腾出双手迈开双腿,多去走村入户了解民意,多想为民解忧的“好方子”、多谋为民致富的“好路子”,展现出主动作为的蓬勃朝气

(拉萨市尼木县帕古乡 张正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