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所学校高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1921年,陈独秀在《青春的误会》中说:“当你说你想要打破偶像,连值得崇拜的好老师、好朋友都瞧不起,你说学生应该有的,如果他有积极的精神,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就不会。守纪律、没有受过训练……如果你说他想摆脱家庭的压迫,他就会抛弃年迈无助的母亲……如果这种误会长期持续下去,想一想,都是年轻人的进步。还是回归?”陈独秀的意思是:A.反对年轻人继续追求独立自主B.批判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修正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参考答案】B【解决问题所需]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些片面。激进知识分子将一切中国传统文化视为落后,甚至将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视为封建文化,而将一切西方文化视为进步。这种形式主义偏见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辜鸿铭在科#网新文化运动中指出:“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没有真正理解“折衷”或“扩展”的思想。这说明他 A. 否定中西文化 B. 反对西方文化的引进 C. 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不移的坚持 D. 对中西文化的交流有理性的认识。 1916年,李大钊号召年轻人:“把起源的历史,一举毁灭,把以前的文明,一举埋葬”、“把‘人’的文明改成‘我’的文明”。文明”。这体现了李大钊A.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明B.完全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C.号召年轻人抵制西方文明D.主张选择性吸收西方文明。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不为先驱者所惊的战士,但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很少能找到回声。”新文化运动的材料描述 A.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的反对 C.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1.【答案】D【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笔者认为,中西文明各有优缺点,不能用一个简单的语言来理解。一刀切的态度,但应该更加理性、全面地看待中西文明及其交流过程。这也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所以D项是正确的。 A、B、C均是片面的,与材料的目的不符,故予以排除。 2. 【答案】B3. 【答案】D 【分析】从“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很难找到回声”可见,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缺乏群众基础,故选D; A没有体现在题干中,B; C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封建思想,所以C被排除在外。主题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1黄鹤楼烟26种价目表 各地黄鹤楼香烟价格一览
阅读(16827)
2母与子性之间可行性与必要性探讨
阅读(16562)
32024 最新韶山旅游门票价格及景点介绍,快来感受红色圣地的魅力
阅读(12894)
4为什么9111网站成为永久免费看NBA视频的热门平台?
阅读(12187)
5和天下香烟多少钱一包 2024各地和天下香烟价目表一览
阅读(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