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何以长出全国近一半的道地药材?

当喜高温喜湿的砂仁
和耐寒耐旱的云木香
在“十大云药”名单里同时出现
人们惊讶地发现
生长习性如此不同的它们
竟能在云南同时拥有
悠久的栽种使用历史
和可观的生长规模
不止如此
细数云药成绩单
中药种植面积****
中药资源占**近一半
**5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
70%以上使用云南原料
“药材王国”实至名归

云南为何能长出
**近一半的道地药材?
这片宝藏土地藏着答案

打开云南地形图
**映入眼帘的
是群山的褶皱
板块运动的折叠
形成了云南西北高、东南低
自北向南呈阶梯状
逐级下降的地形
**点海拔6740米
**点海拔76.4米
龙胆草
季风带来的湿热水汽
在地形的迷宫里游走
造就了云南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立体的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
为各类药材提供了
多样化的生长环境
(数据综合自:云南省中药产业协会团体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等,仅供参考;单位:米)
同时
云南有16个土壤类型
占**的四分之一
以红土和黄土为主
大部分呈适宜药材生长的
中性和微酸性
较高的森林覆盖率
在林下形成了肥沃的腐殖土层
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林下砂仁种植
此外,云南气候还有
整体四季温差小
日温差大的特点
土壤、温差等多种因素
为药用成分积累提供了
更为有利的条件
昭通天麻
据测定
昭通天麻的天麻素平均含量1.13%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5倍多
红河泸西种植的灯盏花
与丰富的资源相伴
云南人辨别、利**材
探索实践成果也很丰富
早在明代
云南嵩明人兰茂
就著有《滇南本草》
早于《本草纲目》140多年
其中记载**544种
附方600余首
多数为云南地方性中草药
云南世居的25个少数民族
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医药
通过书籍和口传等方式
传承记录了下来
禄劝县藏彝文献药经 来源:民族时报
比如彝族形成了
药重于医、药早于医的医药传统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就有彝文古籍《明代医药书》记载了
56个病种、87个**、324味**
傣文医药书 来源:民族时报
如今,根据记载的**配方
研制出的云南白药、虎力散
感冒**片、癫痫宁片等**
在各自的**领域
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和传承千年的医药体系相对应
云南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积累了成熟的种植经验
滇重楼种植基地
以三七为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是**最早实现
三七人工栽培的地区
有确切文字记载的
三七种植历史已有400余年
文山三七林下种植基地
文山三七种植系统
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今
云南三七、滇龙胆、砂仁等药材
种植面积和产量仍居**前列
跟随神舟十三号飞船“遨游”
的紫花滇龙胆扎根临沧云县
强还原技术克服三七连作障碍
近年来
云药里的科技成分不断增加
三七种植基地
在文山三七产业园区里
大屏幕上**着海拔、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等三七种植基地的实时数据
“数字云药”平台首页截图
目前
云南已上线“数字云药”平台
整合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
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
为产业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数字云药”平台首页截图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传承千年的匠心技艺
不断突破的技术手段
……
云药正全力拥抱产业发展的
黄金时代
2025年
随着《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发布
中药材产业有了行动指南和政策托举
未来
云南将继续补齐云南中药材
从科研、种植、加工
营销全链条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
加速推动中药材产业产值升级
手握“金”钥匙
千年云药正加速“千亿”进阶
部分内容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云南发布、科技日报、民族时报、新华网、“微昭通”微信公众号
统筹:浦美玲 王晓洁
策划:吴珺
编辑/撰文:沐贞
设计:潘思颖 张哲浩 李亭亭
本文 软文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news/75562.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