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十年桑蚕路 织就乡村振兴“致富绸”

ceshi阅读:2025-08-08 20:35:31

  原标题:双江:十年桑蚕路 织就乡村振兴“致富绸”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桑蚕养殖正成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撬动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沙河乡南布村十年磨一剑,用一片桑叶、一颗蚕茧,织就出“以蚕为媒、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特色振兴之路。

  2016年,双江支福桑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如同“管家”一般,全程参与桑蚕养殖从养殖到收购的各个环节。如今,南布村的桑园面积已从最初的20余亩扩展到500余亩,8万株新桑苗在田间扎根生长;参与养殖的农户也从最初的几户增加到100多户。不仅如此,村“两委”还联合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水泥等物资支持蚕房扩建,并修缮了3公里产业路和灌溉渠道,为桑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双江支福桑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龙表示:“我们主要就是为蚕农做好服务,从引进优良桑树种苗,到现在规范养蚕技术,我们全程跟进。现在采取分户养蚕、集中收购的模式,既保证了蚕茧质量,也让蚕农没有销售的后顾之忧。”

  产业要长远,科技是关键。南布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不断引进优良桑树种苗、规范种植、科学养护等方式优化桑树种植,还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先进经验,采取规范**、恒温保障等措施科学养蚕,提升桑蚕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以前我们家种甘蔗、种玉米,但是收入不怎么好。后来我们村引进种桑养蚕,我们就跟着一起养殖,他们还帮我们找销路。我们一年比一年养得好了,老板也不欠我们,钱也好拿。现在我家种桑养蚕一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桑蚕一年可以养8至9批。”养殖户李双元介绍道。

  在南布村,桑蚕的价值不止于蚕茧。冬季修剪的桑枝也有了新用途,致富带头人周认科带领养殖户将冬季修剪的废弃桑枝切片晒干,变废为宝。今年仅桑枝回收就达50余吨,给养殖户额外增收了10万元。

  一片桑叶染绿山村,一颗蚕茧织就致富路。经过十年的深耕细作,南布村把桑蚕产业做成了年产值超300多万元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4.2万元。从单一种养到全链开发,这条“绿色绸带”正越织越宽,托起南布村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近年来,随着桑蚕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以及蚕农的经验技术不断提升,双江县蚕茧和僵蚕的产量与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蚕丝被、蚕丝服饰等深加工产品也开始走向市场。这条“小蚕桑”产业链正不断拉长**,生动演绎着“小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融媒体记者 付元刚 通讯员 张智新 俸江芹 李贞涛)

本文 易百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news/10713.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