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担违约责任:租赁合同通常会约定租金支付时间及逾期违约金条款,租户逾期支付需按约定支付违约金或滞纳金,增加经济负担。若合同未明确约定,法院可能根据实际损失等因素判定违约赔偿金额。
2、租赁合同解除:根据《民法典》规定,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租金,经出租人合理催告后仍未支付,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届时承租人需腾退租赁房屋,拒不腾退可能构成非法侵占,出租人可通过法律途径强制其搬离。
3、信用受损:在信用体系日益完善的当下,租金逾期支付的不良记录可能影响承租人的信用评级,使其在今后租房、贷款、出行等信用相关事务中遭遇阻碍,如新房东可能因信用问题拒绝出租,银行审批贷款时也可能因信用不佳而拒绝申请。
4、面临法律诉讼和强制执行:出租人可通过法律途径追讨租金,向法院提起诉讼。若承租人败诉,需承担租金、逾期利息、诉讼费等费用。若拒不执行判决,法院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其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信息,并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
5、赔偿房东损失:若因承租人欠租给房东造成其他损失,如房屋闲置期间的租金损失、因无法按时收取租金影响资金周转产生的间接损失等,承租人需予以赔偿。
怎样与房东协商租金支付时间
1、提前沟通,预留协商空间:在租金支付日前3-5天主动联系房东,说明自身情况(如资金周转暂时困难、工资发放延迟等),避免临近截止日或逾期后再沟通,给房东留出考虑时间,体现诚意。
2、明确协商诉求,给出具体方案:清晰说明希望调整的支付时间(如“原本每月5日支付,此次希望延至10日”),并提出保障措施(如“逾期期间愿意按合同支付少量违约金”“下次支付时提前补足”),让房东感受到你的规划性和还款意愿。
3、提供可信依据,增强说服力:若因客观原因(如工资发放日调整、突发支出)导致逾期,可提供相关证明(如公司通知、银行流水),减少房东对“恶意拖欠”的担忧,增加协商成功率。
4、承诺及时反馈,降低房东顾虑:协商时承诺在新约定的支付日前主动告知付款进度,支付后第一时间发送转账凭证,让房东实时掌握情况,避免因信息不透明产生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