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商解决:双方直接沟通,明确指出问题所在,提出合理诉求,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中介费用的争议,双方可以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金额。若协商成功,可以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解决方案,以免后续产生纠纷。
2、向相关部门或平台投诉:如果是通过线上平台找的中介,可向平台反馈情况,请求协助处理。若协商无果,也可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例如,房产中介纠纷可向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或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投诉;涉及消费欺诈等一般消费领域的中介纠纷,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若中介存在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3、申请仲裁:若中介服务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双方应按照约定将纠纷提交给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且仲裁程序相对灵活、高效,能快速解决纠纷。
4、提起诉讼:若协商、调解不成,且没有仲裁协议,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判决,其判决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诉讼是最具权威性的解决方式,但程序较为复杂,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房产中介服务纠纷情况有哪些
1、虚假信息或隐瞒关键信息
中介为促成交易,故意隐瞒房屋/房源的重要问题,如房屋产权瑕疵(查封、抵押未告知)、房屋质量缺陷(漏水、违建)、产权人身份不符(非真实房主)等。虚构房源信息,如发布不存在的低价房吸引客户,或夸大房屋配套(如虚假承诺学区、地铁规划)。
2、信息误导或错误传递
对交易流程、税费政策、贷款要求等专业信息解释错误,导致买方因资质不符、税费超标等无法完成交易,或额外产生损失
3、合同条款不规范或不公平
中介提供的格式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如约定“无论交易是否成功均不退中介费”“买方违约需承担高额违约金”,但对中介自身责任约定模糊。合同关键信息缺失,如房屋价款、付款方式、过户时间、违约责任等未明确,导致后续扯皮。
4、未履行合同义务
中介未按合同约定完成服务,如未协助办理过户、贷款手续,或拖延流程导致交易延误;未核实房源真实性、产权状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如房屋已被查封,无法过户)。
5、中介费收取争议
超额收取中介费,或在合同外额外索要“服务费”“跑腿费”等隐性费用;交易未成功(如买方贷款失败、卖方违约)时,中介拒绝退还已收中介费,或仅退还部分费用。
6、费用分摊模糊
未明确中介费由哪一方承担(如合同约定“双方各承担50%”,但实际要求一方全额支付);捆绑收费,如强制要求购买保险、公证服务才协助办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