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处理:确保地面和墙面平整、干净,修补裂缝和空鼓,避免后期渗漏。
2、涂刷防水材料:选用优质防水涂料,分两次均匀涂刷,墙面高度建议做到1.8米以上,淋浴区建议做到顶。
3、重点部位加强处理:地漏、阴阳角、管道根部等易渗漏部位需重点处理,建议多做一次防水。
4、设置保护层:防水层干燥后铺设保护层,防止后续施工破坏防水层。
5、闭水试验:封堵排水口,注水2-4厘米,保持24-48小时,检查是否渗漏。
装修新房做防水时需要注意什么
1、明确防水施工范围
卫生间是防水的重中之重,需做到“全域防水”。地面必须全做,且防水层应覆盖整个地面,延伸至墙体根部。淋浴区墙面防水高度至少1.8米(防止洗澡水渗透墙体);非淋浴区墙面防水高度至少30厘米;若卫生间有浴缸,浴缸外侧墙面防水高度需超过浴缸上沿。厨房地面全做防水;墙面防水高度建议30厘米(防止洗菜、拖地时积水渗透),若厨房紧邻卧室或客厅,相邻墙面防水可适当加高至1.2米以上。尤其是封闭式阳台或有洗衣机、拖把池的阳台,地面需全做防水,墙面防水高度30厘米;开放式阳台建议墙面防水高度1.2米以上,防止雨水渗入。其他区域,如地下室(若有)、飘窗台面、管道根部等易积水或潮湿的位置,需针对性做防水处理。
2、材料选择
防水效果的核心是材料,需根据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选择有品牌、有质检报告的产品,避免使用假冒伪劣材料(可通过官方渠道验证防伪);检查材料保质期,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聚氨酯类防水涂料:柔韧性好、防水性能强,适用于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区域,但气味较大,施工后需充分通风。
丙烯酸类防水涂料:环保性好、干燥快、透气性佳,适合厨房、阳台等,但价格略高。
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JS防水涂料):性价比高、环保无异味,兼具防水和粘结性,适用于卫生间、厨房、阳台等大多数区域,是家庭装修的常用选择。
防水卷材:如SBS卷材,耐久性强,适合大面积防水(如屋顶、地下室),但施工较复杂,家庭小面积区域较少使用。
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确保施工面(地面、墙面)平整、干燥、无松动:清除水泥渣、灰尘、油污等杂物,若有裂缝或坑洼,需用水泥砂浆修补平整;墙面若有腻子层,需铲除(腻子不防水,易导致防水层脱落)。管道根部、地漏周边等“薄弱点”需重点处理:用水泥浆将管道与地面的缝隙填实,做成圆弧角(避免直角导致防水层开裂)。对不做防水的区域(如地漏口、门框、管道等)进行遮挡或包裹,防止防水涂料污染。
4、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细节
先涂刷墙面,再涂刷地面(避免地面涂料污染墙面);墙面从下往上刷,地面由里向外刷,确保无遗漏。至少涂刷2-3遍,每遍厚度均匀(总厚度建议不低于1.5毫米),且前一遍完全干燥后再刷下一遍(可通过触摸判断,不粘手即为干燥,通常间隔4-6小时,具体根据材料说明)。涂刷时“十字交叉”施工,第一遍横向刷,第二遍纵向刷,增强防水层的整体性,减少漏刷风险。重点部位加强处理,管道根部、地漏、墙角、阴阳角等易渗漏处,需额外多刷1-2遍防水涂料,或铺贴无纺布、玻璃纤维布作为“加强层”,增强抗渗性。在安装门槛石前,需在其底部及周边涂刷防水涂料,防止卫生间水从门槛石下方渗入客厅或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