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可能会拆迁商铺,而具体的拆迁政策和补偿方案会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和项目计划来执行。例如,在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永兴社区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商铺和其他建筑一样,需要进行拆迁。项目的住宅和商业地块由政府组织净地出让,市场企业完成开发建设后,涉及复建住宅、复建物业的部分在土地公开出让后,由土地受让方按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
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1、拆除新建类改造:适用于安全隐患突出、产权清晰且符合城市重点发展区域的城中村(如深圳优先改造需求迫切、隐患多的区域),需经三分之二以上物业权利人同意并完成搬迁补偿、土地收储等流程,典型案例如北京、上海对危旧村落的整体重建。
2、整治提升类改造:对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区域(如广州部分历史文化保护村落),通过修缮建筑外立面、完善管网设施、增设公共服务空间等方式实现微更新,成本较拆除新建降低60%-80%。
3、拆整结合类改造:针对产权复杂或需保留历史建筑的混合型区域(如娄底市采用区域统筹开发模式),保留质量较好的建筑同时拆除危房,并整合周边零散用地实施成片开发,深圳通过该模式年均释放土地约200公顷。
城中村改造的关键实施步骤有哪些
1、前期意愿征集与风险评估:需获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及集体经济组织同意(深圳明确要求原农村集体组织决策通过),并排查房屋安全、社会治安等隐患(如武汉优先改造消防通道缺失的村落)。
2、规划方案编制与审批:结合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制定改造方案(自然资源部要求纳入“一张图”系统监管),明确安置房建设时序、资金平衡方案等核心指标,广州要求同步提交历史文化保护清单。
3、搬迁补偿与土地整理:制定分类补偿标准(深圳研究出台搬迁补偿指引),完成房屋拆除、土地平整及权属变更,太原对集体土地实施“转国有”后再出让。
4、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引入市场化主体参与建设(如娄底采用政府 村集体 开发商合作模式),广州要求改造后社区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深圳规定需配置15%-30%保障性住房。
5、资金筹措与监管:通过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等多渠道筹款(武汉年均可撬动社会资本超百亿),建立改造资金专用账户并接受审计部门全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