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证据:在发现漏水问题后,第一时间拍摄漏水现场的照片或视频,记录漏水的时间、地点和程度。同时,保留与物业沟通的记录,包括沟通的时间、内容和结果。
2、书面发函:向物业发出书面维修申请,明确指出漏水问题及维修要求。发函时需通过物业服务中心官方邮箱或书面送达,并保留送达回执。
3、启动业主大会:如果物业未在合理时间内响应,可以联合其他业主启动业主大会,通过集体行动增加维权的力量。准备相关证据,如漏水现场照片、业主联名信和结构安全评估报告等。
4、司法途径:如果物业仍未采取行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相邻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业主可以请求法院审查物业是否尽到合理维护义务,并要求其承担修复责任。
5、紧急维修权:如果漏水导致严重损害,如墙体开裂或电路短路,业主可以向街道办申请紧急维修令。物业拒绝时,可以直接联系住建局强制执行,维修费用由物业先行垫付。
物业拖延维修导致过保怎么办
1、收集证据:
拍摄房屋需要维修部位的照片和视频,记录损坏的具体情况、位置和程度。例如,若墙面漏水,要拍摄漏水的位置、水渍的大小和蔓延情况等。
保存与物业沟通维修事宜的记录,包括电话录音、短信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若有向物业发送的书面函件,要保留好原件和邮寄凭证等,明确维修要求和时间节点。
2、明确责任主体:
查看物业服务合同,明确物业在维修方面的具体义务和责任范围。
确定房屋问题是否属于开发商的保修范围,即使过保,若能证明是开发商原因导致且在保修期内就已存在问题,开发商仍可能承担责任。例如,因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导致的屋顶漏水,若在保修期内就已出现漏水迹象,即使过保,开发商也有责任。
3、与物业协商:
再次与物业进行沟通,以友好、理性的态度说明情况,指出物业拖延维修的行为对业主造成的影响,要求物业承担相应责任,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由物业负责维修或承担部分维修费用等。
4、向相关部门投诉:
若物业不积极配合协商,可向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房管局投诉,请求他们介入调查和调解,促使物业解决问题。
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