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权核查环节:
产权不清晰。房屋可能存在抵押、查封等限制交易的情况,如卖家未还清银行贷款,房屋处于抵押状态,若交易前未解决,后续不能正常过户。还有可能存在房屋产权共有人,若共有产权人未同意出售,买卖合同可能无效。
证件真实性。需确认房产证、身份证等证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出现假证或证件信息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2、房屋质量检查环节:
隐蔽工程问题。如水电线路老化、水管漏水等,这些问题不易被发现,入住后可能会带来诸多不便和维修成本。
结构安全隐患。墙体裂缝、屋顶漏水、地面下沉等结构问题,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装修与设施不符。卖家对房屋的装修和设施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如承诺的品牌家具、家电被更换或存在损坏。
3、合同签订环节:
条款不明确。对房屋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时间、交房时间、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约定不清晰,容易引发纠纷。例如,付款方式未明确是银行转账还是现金支付,交房时间使用模糊字眼,如“尽快”“近期”等。
未约定特殊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如银行贷款审批不通过、房屋无法按时过户等,未在合同中约定解决方案,导致出现问题时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4、贷款环节:
买家资质问题。买家可能因信用记录不良、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银行贷款申请被拒或贷款额度不足,无法按时支付房款,从而构成违约。
政策变化风险。贷款政策可能在交易过程中发生变化,如提高首付比例、上调贷款利率等,影响买家的贷款计划和购房成本。
5、过户环节:
手续不全或违规。买卖双方提供的过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导致无法顺利办理过户手续。例如,缺少共有人的身份证明或委托书,房屋存在违建未处理等。
产权纠纷阻碍过户。在过户前,若房屋出现新的产权纠纷,如被法院查封、存在未解决的继承问题等,会导致过户无法进行。
6、税费环节:
税费政策不了解。买卖双方对当地二手房交易的税费政策不熟悉,不清楚各自应承担的税费种类和金额,可能因税费分担问题产生争议。例如,卖家承诺“满五唯一”但实际不符合条件,导致买家需额外承担个人所得税。
避税行为风险。一些买卖双方为减少税费支出,可能采取“做低房价”等违规避税行为,这不仅存在法律风险,还可能影响房屋的评估价值和贷款额度,给双方带来损失。
7、交房环节:
交房时间拖延。卖家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房,可能是因为卖家未找到合适的住所或存在其他原因,导致买家无法按时入住。
买二手房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1、产权调查:亲自或委托中介前往当地房产管理部门查询房屋产权登记信息,确认房屋所有权归属,查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共有权人等限制交易的情况。
2、实地查看:多次实地查看房屋,检查房屋结构是否稳固、装修和设施是否符合约定、水电燃气等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同时了解小区环境、物业管理水平以及周边配套设施。
3、合同签订:明确各项条款,包括房屋价格、付款方式(如首付、尾款的支付时间和金额)、交房时间、房屋现状及附属设施的约定等。对模糊或有争议的条款,要与卖方协商清楚并写入合同。详细规定违约责任,包括买卖双方若未按时履行义务、房屋质量出现问题等情况的处理方式。
4、资金安全:避免一次性支付全部房款,可将款项存入第三方监管账户,待手续办妥后再由监管方支付给卖方。对于定金的支付,要明确数额和退还条件,一般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5、过户环节:亲自参与或委托可靠中介办理过户手续,确保手续合法合规,及时完成房屋产权变更登记,将房屋所有权转移到自己名下。
6、证据留存:妥善保存购房合同、付款凭证、房屋产权证明、中介服务协议、房屋验收记录等相关文件和证据,以备日后出现纠纷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