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基层服务新途径
基层工作…
深刻领会精神,把握发展方向
“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我们要把企业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起来,在全局中找准定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推动上级精神在非公企业落地生根。……
以“三联”赋能党建物业
物业管理联系着千家万户,是关系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小事”,也是夯实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当前,应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施治,在组织联建、服务联动、资源联享上协同发力,让小区“靓”起来、民心“暖”起来。 一是组织联建聚合力。要构建“小区党组织 业委会 物业服务企业”的联动体系,成立小区党支部,组织开展“楼栋评、代表议”,研究……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广大党员干部要铺路架桥,成为助力宪法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桥梁”和“纽带”,把“尊法”“学法”“守法”嵌入“百姓故事”,助力宪……
初心不改,筑牢成长根基
2024年年度优秀公务员总结表彰大会已顺利召开,会上,前辈们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故事让我深感敬佩,这让我对如何努力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有了更深的感触。 牢记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人民立场,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要密切联系群众……
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精神脊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指引的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思想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坚持不懈地用……
让党纪学习教育“始终如一”
党纪,是党的生命线,是规范党员言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的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让党纪学习教育始终如一,不仅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更是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 “一丝不苟”打好党纪学习教育持久战。在现实中,部分党组织存在着党纪学习教育“一阵风”的现象,在特定的活动期间或面……
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构建灵活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
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选拔、任用和管理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拓宽能上能下渠道 选拔任用机制是促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基础。要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束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
时刻打磨纪律盔甲
共产党人的纪律是经得起考验的,铁一般的纪律让我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光;也是铁一样的纪律,让我们坚持反腐斗争持续进行,坚持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还是铁一样的纪律,让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奔小康。现在,更需要这样铁一般的纪律继续建设更美丽、更富强、更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纪律的建设要加强政治素养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很重……
青年干部要苦练内功
如同武侠小说中,大侠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困难,都会用强大的内功去破除阻碍达到成功,青年干部往往是一个单位的行动主力,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环境,需要他们及时作出反应,此时青年干部需要修理怎样的“内功”? “青年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练,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
加强党建和外联服务的协同效应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联动开展外联服务工作,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打破传统治理的边界,将党组织的引领优势和外联服务的灵活机制相结合,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提升外联工作成效。 一是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设立“党建 外联”“工作小组,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外联服务团队共同组成,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服务计划、任务等问题;制定……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剂:“千万工程”
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 “千万工程” 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大门,成为推动这一伟大进程的强大助推剂。 以环境整治为先导重塑乡村风貌,筑牢乡村治理群众根基。“千万工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从村庄规划、环……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在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改革不仅要精心谋划,更要注重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需以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落地生根,科学规划改革蓝图,明晰任务时序与责任归属。当前,我们已踏上新的历史阶段,唯有脚踏实地、不懈奋斗,方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许。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
挺纪在前,筑牢干部廉洁自律防线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于干部而言,廉洁自律乃为政之基、处世之道。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与艰巨繁重的任务,干部务必时刻将纪律规矩挺于前,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方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于新时代浪潮中笃定前行。 挺纪在前,需深化纪律教育,增强纪律意识。“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规矩乃党的生命线,……
让奋斗成就梦想 争做新时代的“解题者”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应以奋斗者的姿态,将“青”的色彩赋予“年”的载体,方能不负青春,未来可期。身处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和重要发展期,要不断提升自我,砥砺前行,交出一份出无愧自己、无愧群众、无愧时代的优异答卷。 坚定理想信念,把准人生航向。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门基础课。……
一张蓝图绘到底 乡村振兴有动力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一宏伟蓝图不仅承载着亿万农民的幸福梦想,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习近平主席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为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
聚焦重要环节提高党员队伍“三力”
近日,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健全落实发展党员机制,突出政治标准,严明工作程序和纪律,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的源头工程,必须紧扣发展党员的“量”与“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以“万人操弓,共射一招”为核心,聚焦统一思想融合发展,提高党员队伍凝……
青年干部当躬身“入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青年干部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这不仅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更是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对于青年干部而言,基层一线正是磨炼意志、展现身手的最佳“磨刀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共赴多彩国潮,燃动热爱之火
国潮,是古老与现代的交融,是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它以独特的魅力,承载着民族精神,引领时代风尚,激励我们共赴热爱。 国潮之多彩,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精美的汉服唐装,到韵味十足的中式糕点;从神秘的京剧脸谱,到独具匠心的传统建筑,国潮元素如璀璨星辰,闪耀在历史长河。这些元素不仅是物质的呈现,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汉服,展现了……
长津湖战役胜利纪念日: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每年的12月24日,当西方世界沉浸在圣诞前夕的喜悦与期盼中时,我们中国人却有一个更为庄重而深刻的日子——长津湖战役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是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重要时刻。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在1950年的严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第10军在长津湖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面对装备……
以韩旭辉为镜,鉴照法治精神之光
在法治的巍峨大厦中,“全国模范法官” 韩旭辉宛如一颗璀璨而坚毅的基石,以其非凡的一生,深刻诠释了人民法官的神圣使命与崇高品质,让我们得以一窥法治精神那熠熠生辉的内核。 韩旭辉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仰止。在其漫长的 33 年司法生涯里,他面对每一个案件都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雕琢稀世珍宝般专注而执着。无……
加大监管校外托管机构力度 让“托管”不“脱管”
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提出了“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20字基本要求,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近年来,校外托管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为家长提供了便利。但由于校外托管机构性质及其主管机关认定不明确,也随之产生了……
夯实“人才底座”,答好新质生产力“发展卷”
《求是》杂志第11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广大党员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乘创新之风,深耕“人才田”,厚植“人才林”,善用“人才能”。 乘“引流东风”,深耕“人才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离不开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
“稻田守望者”铸就“粮”之丰碑
近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再度被广泛传颂,社会各界纷纷向这位“粮食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袁隆平院士之所以备受尊崇,主要在于他矢志不渝、勇于探索、心系苍生,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其实,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在科研道路上也应秉持“隆平精神”,这样才能以“科技之钥”,解锁“丰收之门”,成为一名受人民爱戴的“……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共护国家与人民安全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每一次灾害的发生,都可能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比如 2008 年的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