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里的智慧传承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追溯张吴礼让的典故,并参观了桐城的历史文化展览。总书记感慨地指出,六尺巷不仅是中国古人智慧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瑰宝。这一典故启示我们:在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桐城市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六尺巷”典……

筑牢民族共同体,推动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在于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

强农于“田”、惠农于“策”、富农于“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要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强化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全方位支持,系……

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中国,这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虽面临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却实现夏粮增产、早稻稳产,全年粮食丰收在望。此成绩来之不易,既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彰显中国农业的强大韧性和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

落实基层减负,强化服务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必须坚定不移地纠正形式主义倾向,为基层降压,确保基层干部能够腾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之中。古语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基层工作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各项政策与决策能否真正惠及民生、落地生根。因此,各级各部门应当……

执“民生”之笔书写群众幸福篇章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时强调,民生为大、民生为要。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民生为大、民生为要”的深刻涵义,以民生为己任,执笔书写人民群众的幸福篇章。 树牢“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初心,笃守坚定之心书写“人民至上”的新篇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多……

青春在基层绽放,梦想在奋斗中启航

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基层工作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纽带,它如同一幅细腻入微的工笔画,绘就了国家发展的生动图景。这里,没有华丽的舞台,却有无尽的舞台等待着有志青年的加入;没有聚光灯的照耀,却有群众最真挚的目光作为最温暖的认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

以数字化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如今,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文物、非遗、文献、遗址、景观等文化资源厚重丰富,实现数字化转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数字文旅产业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省文旅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数字化建设,并且诞生了许多成功案例。比如,洛阳的……

时代风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法治工作队伍要有时代风骨,是现在每一名法治工作者的应有之义。对人民担当,廉洁奉公,敢于冲锋陷阵是时代风骨的题中之义。…

【读书会】《暗时间》

引言 一天是24小时,而我的比你多。 生活中有些人看似玩的时间比你多,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比你少,却总能比你完成更多的任务,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赚到更多的钱。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你可能会说是天赋,而暗时间这本书告诉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那些看不见的时间才能有效提升效率,甚至可以在无形中拓展生命的程度,获得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

以 “为民心” 当 “为民官”于群众心间树起丰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 将为民情怀刻在灵魂深处,写实“担当作为”之态,真抓……

以青春为旋律,唱响时代之歌

基层干部,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应以青春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以青春旋律,解码服务群众的音符。基层干部的工作,核心在于服务群众。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青春,赋予了我们更加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5岁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使讲话精神在工作中落地生……

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2024年9月2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提出“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

开展培训深入学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9月11日至13日,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培训班,对全国2.9万多名乡镇长和8.1万多名农业农村部门干部开展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培训。此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培训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紧密围绕党……

脚踏实地,追寻价值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从功利性教育到物质化求学,从机械性运转到疲劳性鏖战,无数的压力、疲劳和不安如影随形。这种精神的焦灼不安以及灵魂的无处安放,使得人们在工作中容易迷失方向,在生活中遗忘初心。 究其根本,对生活价值的忽视是源头之祸,对工作价值的罔顾是 “添翼” 之本。当人们过度追求物质和功利时,往往会……

推进乡村振兴,谱写锦绣篇章

农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农村振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谱写乡村振兴的锦绣篇章。 守住耕地“基本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障,必须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打造成高标准农田。要……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024年10月20日,俄罗斯喀山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这是金砖历史性扩员后举行的首次领导人会晤。中方期待同各方共同推动“大金砖合作”开好局、起好步,谱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谋发展的新篇章,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稳定性、正能量。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

重铺民生底色,细绘幸福实景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深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宁静的村落,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然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始终铭记,那最温暖人心的力量——民生,才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民生,不仅是社会的底色,更是幸福的基石。我有责任和义务去重铺好这张底色,为民众细绘出一幅幅生动、和谐、幸福的实景画卷。 一、重……

基层干部如何培养阳光心态

基层干部常常工作在基层第一线,面临的挑战多、任务重,只有保持阳光心态,才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干事创业中获得成长。 培养阳光心态,需要找准角色。在基层机关大院中,基层干部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有“人民公仆”这一共同身份,都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管接到何种任务,都应“把工作交给自己,把自己交给组织”,对组织……

年轻干部要学习老干部精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中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广大老干部亲历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品德,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干部。 认真学习老干部对党忠诚的革命精神。……

坚实人才储备,夯实振兴力量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为促进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上台阶,实现后备人才培养由“被动活动”向“超前建设”转变。我们要坚持“内部培养、德才兼备”的培养原则,多举措强化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后备人才库,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后备力量快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勇挑重担的杰出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

坚定绿色发展,开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花”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西藏,这片神秘而圣洁的土地,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西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绽放出了一朵朵绚烂的“生态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西藏得到了生动的实践。作为国家重要的生……

涵养“三力” 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接棒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当前和今后这一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承载着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持续涵养政治定力、担当魄力、创新功力,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接棒人”。 涵养政治……

挥好乡村振兴“三板斧”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抓手。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需要多方合力,精准施策。在这个过程中,“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三板斧”,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所在。各地要大力挥好乡村振兴“三板斧”,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