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玉米抢收无人机变身“空中搬运工”

ceshi阅读:2025-10-11 10:58:03

  商报菏泽消息秋收农忙的关键时节,最怕的就是“天公不作美”。今年的连阴雨天气严重阻碍了已收获玉米的搬运进度。如何才能化解“玉米困在田里”的燃眉之急?菏泽市鲁西新区用一架架搭载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给出答案。这些**的“空中搬运工”,不仅能不受积水阻碍,还能精准悬停、抓取、转运,大幅提升搬运效率。

  日前,菏泽市鲁西新区24.5万亩玉米的收获季与连阴雨天气接踵而至,不利的天气致使轮式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进地就趴窝”,大量成熟的玉米被迫滞留田间。为助力玉米抢收,鲁西新区成立了6个秋收、秋种、秋管“三秋”生产工作帮扶指导组,下沉各镇街现场指导,调配225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1台玉米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投入作业,联动烘干、晾晒等配套服务。截至10月7日,已收获玉米22.78万亩,完成进度超过了九成。

  “以前下雨天玉米不好收,机器进不去地,人又踩在泥里拔不出脚,一天也运不了几车。”从事农业种植30多年的农户王建民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要不是有无人机帮着运,今年种的这10亩玉米,“还不知道要运到什么时候。”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的秋收中,像王建民这样聘请了“空中搬运工”的农户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它们已帮助鲁西新区农户搬运了400余万斤玉米,服务范围覆盖吕陵镇、马岭岗镇等10余个行政村,合计3000多亩玉米地。

  “相比之前的搬运方式,无人机吊运可以说既省时又省力还**。”据菏泽市德起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朝军介绍,此次参与玉米搬运任务的无人机,单次可承载150斤左右的玉米,相当于一个成年劳力的负重,每小时可完成3到5亩地的玉米转运(效率是人工搬运的近10倍),按重量计算价格,每亩地的费用在100元左右。王朝军介绍,可在空中直接往返的无人机,**无畏恶劣地形和泥泞路面的影响,避免搬运过程中颠簸、挤压可能造成的作物损耗,真正做到“雨停即收”,为抢收争取宝贵时间。

  尽管无人机在秋收中表现出色,但其应用仍面临一些门槛制约。由于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操作复杂、电池耗电快、受天气因素制约等问题,所以需要专业飞手进行操作。此外,还需配备发电机或充电平台等大功率的充电设备和充足的备用电池在田间进行轮换。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研发更自动化、智能化的无人机,争取实现“一键操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李瑞琪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文 软文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licai/144088.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