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怎么买?券商和基金经理一致看好这5大板块​

ceshi阅读:2025-09-30 19:02:02

四季度怎么买?券商和基金经理一致看好这5 大板块​



今天沪指上涨0.52%,给市场划上圆满的句号,本月大A**收官。回顾9月,三大指数月线均收涨,其中创业板指本月累计涨超12%创三年新高,科创50指数涨超11%创近四年新高。

数据截止日期2025.09.3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终端 大何奔腾整理


双节将至长假在即,相信不少人都在琢磨四季度A股该往哪儿投,是继续追热点,还是布局确定性机会?最近不少券商和绩优基金经理陆续发表了对四季度的展望观点。今天我们就来整理汇总一下机构的策略观点。


四季度股指能否实现向上突破?


对于四季度整体行情,基本形成“积极但存波动”的共识。也就是说,四季度指数有望挑战新高,但受风格切换、年底调仓等因素影响,波动率可能加大,成长与价值将更趋均衡。


券商策略方面,华金证券认为“A股盈利将出现结构性回升,政策提升信心的中长期逻辑未变”;华安证券指出“内外政策共振将打开主题性机会,美联储降息有望吸引外资流入”。


基金经理观点上,红土创新基金廖星昊指出“美联储降息及弱美元环境将支撑市场慢牛”,长城基金储雯玉提到“**流动性宽松叠加居民资产向权益迁移,增量资金可期”。


那么具体哪些领域将涌现突出投资机会?仔细梳理下来,发现他们在以下5个板块上的看法颇为一致。


科技成长:AI领衔的确定性主线

本月涨幅排名前十的中证指数,均为科技与反内卷主线

数据截止日期2025.09.3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终端 大何奔腾整理

不管是券商还是基金经理,提到四季度,**个绕不开的就是科技成长板块,尤其是AI全产业链和硬科技,是被“集体点名”的核心方向。


券商策略方面,光大证券明确"中长期**关注TMT主线,流动性驱动下趋势将延续";中信证券 “AI竞争从云端蔓延至端侧,移动互联生态或重构”;招商证券直接将科技(AI 互联网 高端制造小盘)定为市场主线,强调 “AI 仍然是港股市场主线,港股互联网仍然有望成为最为受益方向”。


基金经理观点上,永赢基金王乾强调“人工智能、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有望继续成为市场主线”;德邦基金雷涛判断"AI将重构所有产业,算力与应用均具机会";长城基金储雯玉提示需跟踪"AI硬件建设进程,端侧应用值得期待"。


消费板块:政策与节日双轮驱动


消费板块也是“共识选项”。主要逻辑围绕政策**、节日效应与基本面触底展开。不管是吃的喝的这类必选消费,还是医药这种刚需领域,观点一致认为四季度消费能“打底”,不用太担心波动。


券商策略方面,东吴证券建议“国庆长假前配置食饮、医药等消费,缩量环境下调整可控”;银河证券指出“服务消费政策将释放居民消费动能”;国泰海通看好“港股新消费、创新药资产的稀缺性价值”。


基金经理观点上,长城基金储雯玉认为"稳消费政策推进下,消费板块有望触底反弹",永赢基金王乾认为"港股消费服务处于景气回升通道"。


“反内卷”相关:政策优化竞争格局


观点一致认为,“反内卷”政策会切实影响四季度的板块机会,主要聚焦供给改善带来的盈利修复机会,覆盖原材料与中游制造。

本月涨幅排名前五的资源指数,黄金股涨幅居前,有色矿业偏上游,受益降息

数据截止日期2025.09.3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终端 大何奔腾整理

券商策略方面,中信证券提出“资源板块行情的本质驱动力是传统资源行业在全球高利率环境下持续投资不足带来的供给受限,复杂的地缘环境和各国的安全自主主张导致此类供给波动更加**”概括为一句话,资源板块将受益于供给受限 地缘扰动;银河证券强调“‘反内卷’的持续落地将利好相关的上游原材料和相关产成品行业”。


基金经理观点上,嘉实基金孟夏提出聚焦“内需反转方向,聚焦低估值且营收反转或较快增长的投资机遇”,永赢基金王乾表示"反内卷推动中游制造与原材料龙头估值重构";长城基金储雯玉建议关注“行业格局逐步优化的化工、煤炭、电力设备、生猪等板块”。


港股特色板块:估值与流动性双重利好


本月涨幅排名前五的港股指数,**互联网50涨幅居前,其次是港股科技,受益AI主线

数据截止日期2025.09.3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终端 大何奔腾整理

港股今年表现不错,恒生科技年内涨幅44.71%,9月涨幅13.95%,月内指数创4年新高。汇总观点多数看好四季度港股“性价比”。核心逻辑为港股估值不高,加上美联储降息预期,外资会更愿意进来,而且港股有不少A股没有的稀缺资产,比如互联网、高股息品种。


券商策略方面,国泰海通认为“四季度港股或仍有新高,受益 AI 周期的港股科技或是行情主线,港股红利受益于政策强化分红 低利率”;招商证券建议 “增配市场预期差较大的港股保险股”,补充了金融方向的机会。光大证券提出关注港股科技成长与高股息的 "哑铃策略"。


基金经理观点上,信达澳亚基金刘小明认为“在外围流动性利好的大环境下,港股重估有望持续,其中优质成长龙头和高股息个股有望获得更多青睐”;红土创新基金廖星昊指出“在美联储降息及弱美元环境下,港股有望延续震荡向上‘慢牛’行情,**关注港股互联网、创新药和医药、金属与有色、大金融板块”。


医药生物:创新药出海成核心催化


医药板块里,观点一致看好的是创新药。核心逻辑主要是出海BD业绩增长,长期趋势明确。



本月创新药指数涨幅排名,沪港深创新药抗跌,年内涨幅**的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数据截止日期2025.09.3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终端 大何奔腾整理

券商策略方面,广发证券提到“从2012年产业规律来看,创新药产业趋势未结束,横盘后仍有新高机会”;招商证券建议“部分超跌的优质创新药个股可以自下而上进行配置”,提醒大家关注超跌机会。


基金经理观点上,红土创新基金廖星昊认为“创新药因为出海BD取得重大突破,催化了一波行情”;中银基金李思佳看好“国产创新药出海的持续兑现,例如具备长期渗透率提升的成长领域”。


总结来看,四季度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偏强的慢牛趋势,以上这五大板块在震荡上行趋势下更具备政策支撑与产业趋势双重确定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5个板块是券商和基金经理的“多数选择”,但不代表买了就马上涨,市场总有波动,尤其是四季度可能会有震荡。大家还是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逢低布局莫追高,“稳扎稳打”保持自我节奏。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文 软文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licai/140829.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