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牛”在即?港股科技巨头开始“抄自己的底”

ceshi阅读:2025-09-14 01:03:28

最近港股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上市公司回购金额突破1000亿港元

其中腾讯以405亿港元回购领跑,快手、B站、美团紧随其后。产业资本愿意真金白银出手,往往意味着企业认为自身股价被低估,这对市场底部区域有**指示意义,港股真有可能要“加速”了。

市场表现方面,今天早盘港股三大指数反复试探,**午间收盘小幅收涨。个股中阿里、百度、网易带头冲高,药明生物、腾讯跟涨。虽然快手、中芯略有回调,但整体**逐渐回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覆盖上述公司等50只港股科技龙头的两融标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最近20个交易日中有18天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加仓超1.88亿元。它跟踪的指数,是目前市场上**一个100%覆盖“**科技十雄”(阿里、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中芯)的科技类指数——港股科技,含“科”量对比主流的恒生科技要**得多。

数据显示,2025年年初至上周五(9月5日),港股科技(CNY)累计涨近35%,恒生科技指数涨27%,两者存在明显的弹性差异。

现在的港股,科技 消费市值占比已超50%,**取代了传统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市场的成长属性,也在重构其估值体系。尤其是在AI应用、智能汽车、创新药等前沿领域中,港股科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远超过恒生科技指数。

比如,港股科技指数包括了智能汽车(吉利)、创新药(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电子制造(瑞声科技)等众多稀缺标的,这些都是恒生科技指数未能**覆盖的优质资产。

【港股是否迎来补涨机会?】

当然,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个是近期内外资金正在快速流入港股——

1.南向: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有43天,其中11个交易日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超200亿港元。目前,南向资金净流入总额已经超万亿港元

2.外资:被动外资也已连续8周净流入港股,合计69.3亿美元。主动型基金虽仍低配,但未来回补空间巨大。

回顾港股历史上的几轮强势期,比如2012—2014年和2016—2018年,背后都离不开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因此,在南向和外资两股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港股科技板块接下来很有希望迎来业绩提升与价值重估的双重机遇。

另一方面是根据周末的数据,对面8月非农就业仅增长2.2万人,远不及市场预期的7.5万人, 9月降息概率再度增加,港股有希望成为承接更大体量的外资流入——这也是港股下一波行情的重要推力。

前两个月港股相对A股明显滞涨,不少龙头个股估值仍处低位,而利润回升的预期非常明确,性价比够高。目前多家机构一致认为:港股目前处在牛市初期的震荡阶段,机会远大于风险。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近期持续吸金的原因:保持提前在场、用更低的位置换更大的空间。

作者:ETF金铲子

最近港股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上市公司回购金额突破1000亿港元

其中腾讯以405亿港元回购领跑,快手、B站、美团紧随其后。产业资本愿意真金白银出手,往往意味着企业认为自身股价被低估,这对市场底部区域有**指示意义,港股真有可能要“加速”了。

市场表现方面,今天早盘港股三大指数反复试探,**午间收盘小幅收涨。个股中阿里、百度、网易带头冲高,药明生物、腾讯跟涨。虽然快手、中芯略有回调,但整体**逐渐回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覆盖上述公司等50只港股科技龙头的两融标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最近20个交易日中有18天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加仓超1.88亿元。它跟踪的指数,是目前市场上**一个100%覆盖“**科技十雄”(阿里、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中芯)的科技类指数——港股科技,含“科”量对比主流的恒生科技要**得多。

数据显示,2025年年初至上周五(9月5日),港股科技(CNY)累计涨近35%,恒生科技指数涨27%,两者存在明显的弹性差异。

现在的港股,科技 消费市值占比已超50%,**取代了传统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市场的成长属性,也在重构其估值体系。尤其是在AI应用、智能汽车、创新药等前沿领域中,港股科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远超过恒生科技指数。

比如,港股科技指数包括了智能汽车(吉利)、创新药(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电子制造(瑞声科技)等众多稀缺标的,这些都是恒生科技指数未能**覆盖的优质资产。

【港股是否迎来补涨机会?】

当然,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个是近期内外资金正在快速流入港股——

1.南向: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有43天,其中11个交易日南下资金单日净买入超200亿港元。目前,南向资金净流入总额已经超万亿港元

2.外资:被动外资也已连续8周净流入港股,合计69.3亿美元。主动型基金虽仍低配,但未来回补空间巨大。

回顾港股历史上的几轮强势期,比如2012—2014年和2016—2018年,背后都离不开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因此,在南向和外资两股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港股科技板块接下来很有希望迎来业绩提升与价值重估的双重机遇。

另一方面是根据周末的数据,对面8月非农就业仅增长2.2万人,远不及市场预期的7.5万人, 9月降息概率再度增加,港股有希望成为承接更大体量的外资流入——这也是港股下一波行情的重要推力。

前两个月港股相对A股明显滞涨,不少龙头个股估值仍处低位,而利润回升的预期非常明确,性价比够高。目前多家机构一致认为:港股目前处在牛市初期的震荡阶段,机会远大于风险。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近期持续吸金的原因:保持提前在场、用更低的位置换更大的空间。

作者:ETF金铲子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文 软文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licai/131053.html

标签: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搜索